所在村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上三个环节一定要把好,尤其是内部管理的手续一定要严格。另一方面,要方便群众。要建立服务窗口,实行常日制管理、窗口化办公、一站式流程、上门性服务。有的地方群众到县合管中心,来一次就行了,有的可由乡镇工作人员代办,就是说群众跑一趟就应当能够解决问题,需要再跑的,可以由服务人员跑或者送款上门,不要让群众跑来跑去。做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很好地去研究,尽量简化程序,提高运作效率。四是改进服务,处理好防病和治病以及服务和收费的关系。要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生了病有地方看病,看病能看得好病,能够看得起病,除了在经济上通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救助、支持外,最重要的是搞好医疗服务,立足于防病,让群众少生病。要尽快转变乡镇卫生院的职能,不能只变成是医院,群众生了病,来收医疗费、医药费。要做好卫生保健防疫工作,这是提高我们疾病防控能力的需要,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要实行转移,要加快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做好卫生保健,减少生病,真的生病了,要得到及时治疗。要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在医疗中不能开大处方,不能多用药,不能让人多住院,不能向人多收钱,全县医疗卫生战线要为群众着想,为病人服务,着力打造诚信医院。当然,提高医疗水平,县、乡、村三级还要有人才,要有相应的设备。县发展计划、卫生、财政部门要有这方面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积极编制相关项目,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另外,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特别是在药品采购上,要实行公开招标,严禁不正之风。总之,一句话,要加强监督管理,这是对医疗卫生体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个促进,更是改革的深化。
三、强化领导,从严保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从现在开始,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虽然这项工作要求高、难度大,但是,有着上级的高度关注,有着先批试点市县的典型示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在困难面前退缩,没有任何理由不做得更好。这项工作必须严格组织纪律,讲求工作实效,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全县上下都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为此提出几点要求:
(一)注重引导,强化宣传。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首先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精神,提高大家的认识。要认真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充分估计工作中的困难,制定合理的对策和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其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宣传工作务必要强阵容、大声势、全覆盖,做到全县动员、全民发动,哪怕是深入千家万户、说遍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做这项工作的同志都要始终发扬钉子精神,始终营造良好氛围。宣传、卫生部门要认真制定宣传方案和宣传提纲,注意宣传的网络化、通俗化,力求向农民群众讲清道理、讲明政策,力争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机构,完善组织。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卫生、发展计划、财政、人事、农委、民政、纪委、组织、宣传、公安等部门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全县合作医疗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落实县级配套资金,指导和监督检查乡镇合作医疗实施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和日常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合管中心,是全县合作医疗工作的经办机构。各乡镇、村要参照县工作机构设置,成立相应工作组织,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领导本地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和运行,并尽快成立合管所,负责农村个人参保资金收缴和财务报销、补助发放等日常工作。各村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