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网络体系。
(五)强化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机制。县乡各级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在依法规范农村劳动力流动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承包土地流转办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促进外出务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流转,外出人员的“两工”可以实行以资代劳,切实解决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要认真搞好后方服务,在农忙时组织义务帮工队,为外出务工的农户搞好抢收抢种,让出去的农民“一路走好”,安心打工。要当好劳务输出人员的“娘家人”,在劳动力输出较为集中的地方,县劳动部门和各乡镇要协助劳务人员成立行业协会或其他形式的自治管理组织,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劳务输出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好劳务输出人员和用工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切实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好劳务输出人员的坚强后盾。
要实现上述“五个强化”,关键要抓好“两个市场”建设。
第一、必须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建设。过去我们搞劳务输出,主要是想办法把更多的人送出去,主要关注的是输出的数量。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劳动力对提高收入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对城市和用人单位来讲,你送的人员素质不高,没有品牌,就无法打开用工市场。对劳动者个人来讲,素质低就找不到工作,更谈不上个人发展。因此,现阶段的劳务输出工作,不仅要关注数量,更要关注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重视培训。,努力探索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就业与培训有机结合,数量与素质相互促进的新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把培训市场做大做强,要充分发挥教育、劳动等部门培训机构的龙头带动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办学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方面都要围绕就业目标进行调整。特别是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紧贴用人单位需要开展培训,要学习借鉴外地开展校企联合,开设如“海尔班”、“海信班”等特色班的做法,使学员不出校门就进工厂。只有这样,劳务输出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才能取得供求两方面的双赢。
第二、必须抓好劳动力市场建设。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找工作难,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劳务输出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从未出过门的农民,要为他们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找到工作,还要把他们送到企业,帮助他们解决进城后的困难,把他们稳定在岗位上,这一系列服务要求高、难度大,要想真正搞好这种服务,需要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动力市场建设中要发挥主导性作用。一方面建好县级劳动力市场,积极开展示范性服务,一方面加强引导和规范,发挥民办机构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使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创出劳务的牌子。县乡两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为用工企业服务,为农村劳动力服务,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变化,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定期组织招聘活动,使想外出打工的农民知道,什么时候有招聘活动,到什么地方能找到工作,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劳务派遣是近年来适应企业灵活用工的需求和外出务工人员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需要,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组织形式,无论在城市扩大就业中,还是在农村劳务输出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希望其他乡镇也认真探索。工作中,我们也要注意,讲组织化程度不能仅局限于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劳务输出大量由能人带动,不少是投亲靠友,我们要积极发挥农村能人带动作用,鼓励在外工作时间长、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人员,一人带一伙、一家带几家。并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