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目标,突出技能培训、岗前培训。既培训劳动者的实际操作技能,又进行劳动纪律、政策法规、文明行为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竞争力。要建立多元投入、专户管理的新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建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资金”,在县财政设立专用帐户,将县财政每年安排的培训资金和省扶贫办、省农林厅等单位按照垂直行政关系划拨或核定的资金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由县农村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扎口管理,并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资金使用方案。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券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从今年起,将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农民培训券制度。农民培训券制度,就是将农村劳务输出专项补助资金,根据政府下达的农民培训指标,印制成一定面值的培训券,通过有关单位发放到需要培训的农民手中,由参训农民持券到定点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培训合格后,根据培训券面值冲减受训农民的培训费用,其冲减的费用由定点培训机构持券到指定机构结算的一种培训经费补助制度。县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近期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券制度实施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经县“两办”同意,通过本次会议发放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有关部门按照文件精神抓紧组织实施。
(三)强化自主创业,搞好异地输出与就地消化的同步转移。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两条途径。实现农民大转移,既要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积极推动农民走出家园,同时又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千方百计拓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就地转移。一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民就业新空间。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通过加强南北合作,利用我县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吸引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和种养业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的就业率。二要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拓宽农民就业的新领域。积极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提高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引导进区企业扩大单体规模,发挥集聚效应,尽可能多地吸纳本地劳动力。三要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提供农民就业的新载体。要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步伐,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城镇集聚,做大做强城镇服务业,使更多的农民变成市民,成为就业和创业的主体。四要加强引导扶持,鼓励劳务人员回乡创业。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入各输出地后,通过从业实践和各种培训,实现了素质提升,许多成功的打工者返乡后形成创业群体,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此,各乡镇、各部门对于有回乡投资意向的人员要减化手续,热情服务,促成投资;对引进项目、资金的,要按照招商引资的有关奖励政策,及时给予奖励。
(四)强化信息服务,广开联系渠道。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县级劳动力市场建设,抓住全省首先在苏北五市实现劳务信息网络“镇镇通”工程的机遇,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标准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职业介绍网络,做到统一信息平台,要依托农村工作信息网,建立上联全国、下联农户的网上通道。县劳务输出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可供资源和外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库,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供求和信息共享渠道。广电部门要为劳务信息发布开辟专门窗口,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双向选择创造条件。各乡镇要积极与各类农村劳务组织、中介组织、经纪人进行衔接,建好劳务信息点,互通用工信息。同时,要注重发挥在外地民工的带动作用,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的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缩短中间环节,逐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