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食用菌培植技术的提高,一改往年只有秋冬栽培的特点,发展反季节培育,形成一年四季培育鲜菇的新的生产模式,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000万斤的水平,效益突破2500万元。2008年随着各级对食用菌生产力度的加大和广大菇农种植水平的提高。全年食用菌总产量达到3000万斤,产值突破4000万元,实现了我县食用菌生产上的四年四大步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近年来县农业局在全县研发推广的林菌间作生态农业循环技术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我县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让农户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该项技术优势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树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原料、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既充分利用了林下闲地、空间、时间和光热资源,又实现了林菌互补相生、相得益彰、资源共用、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进一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我县食用菌产业现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前景。但是,我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也还存有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镇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政策扶持、技术宣传及领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食用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广大菇农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食用菌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高效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较低,在新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三是食用菌的产业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了食用菌的发展面积规模;四是食用菌产品深加工能力欠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附加值不高。尤其是加工企业发展缓慢,产业链的延伸受到限制;五是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菌种多、乱、杂和乱引、乱繁、乱卖、各自为阵的现象依然存在,市场有待进一步整顿规范。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全县广大菇农的科技致富与创新意识,加快林菌间作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进一步推进我县高产优质高效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全县广大菇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上档升级,加快食用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在食用菌生产上,各镇区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区都要成立食用菌生产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
二要加强宣传引导。各镇区要抓住当前出菇见效的有利时机,组织干部群众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典型引导,算账对比,激发群众发展食用菌的热情。
三要建设产业龙头。要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加大食用菌加工企业的建设力度,带动食用菌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要加强技术服务。业务部门要根据我县食用菌发展趋势,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促进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进步与创新,不断开发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的食用菌品种,努力加快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步伐。
三、关于棉花良种补贴工作
一要提高认识。今年国家在粮食生产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出台了棉花良种推广补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