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统一规划、统筹“危房改造”、“茅草房改造”、农民新建住宅等项目,积极推广住房内外墙粉饰为主的改房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村容村貌。 五化,就是要围绕构建农村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促进乡村面貌新变化,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坝区要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突出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构建经济多元化;强化建设规划与管理,实现村容新型化;加强教育,健全维稳机制,推进社会和谐化;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管理民主化。山区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支撑产业特色化;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工程,推进农民教育素质化;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乡村面貌新变化;改变传统生活习惯,倡导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居住环境整洁化;发扬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和睦化。
四个提高:
一是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目前,社会事业是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影响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要认真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按政策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学生“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专项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基础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全面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条件。基本建立覆盖全县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人人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完善乡镇文体活动中心,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书下乡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成效。农村基层班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基层班子是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工资待遇,进一步增强村(居)委会干部为党执政、为民办事的积极性。要把新农村建设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带头人。坚持依法治村,不断深化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农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村规民约等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坚决打击欺行霸市、横行乡里的不法分子,努力在农村弘扬诚信守法新风。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深入推进平安祥云建设,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确保农村社会长治久安。 四是提高农村内部发展活力。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必须推进改革,鼓励创新,调动农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