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山区“五小”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利化程度,逐步改善和改变农业基础薄弱,水资源贫乏,抗风险能力差的局面。
2.积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农民。要引导农民加快转变角色、跳出“三农”,积极从事加工、商贸、流通等行业,增加经营性、资产性和工资性收益。要引导支持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二三产业领域创业发展。要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到“十一五”末所有村都建立放心店,进一步优化农村消费环境。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劳务输出工作放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一个新的富民产业来组织实施。 (二)提升农民素质,着力培育新农民。培育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要教育引导农民增加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逐步实现由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由保守思想向进取意识转变,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总数的绝大多数。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治本措施来抓,真正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使留下来的劳动力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加大政府资助力度,突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扎实推进“绿色证书”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今年要认真完成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人的任务,使他们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县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三是倡导社会新风尚。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为载体,对农民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把农村各种文化阵地利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改变陈规陋习,逐步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农村新气象。 (三)加强村镇建设,着力打造新环境。目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成为制约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影响农村整体面貌的关键问题。要把村镇建设和环境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努力使农村环境发生明显改观,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到“三清、四改、五化”。 三清,就是要把清沟、清障、清垃圾作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变村容村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重点来抓。着力抓好农田灌溉沟渠、村组排水沟的清污工作;持续抓好以道路障碍物为主的清障工作,保持道路通畅;坚持不懈地集中处理、清理生活垃圾,努力提高村庄卫生水平,创造优美生活环境,推动农村文明进步。 四改,就是要以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重点,实现安全卫生饮用水目标,切实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以节约能源为目标,积极开发农村新能源,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实施改灶工程,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鼓励用电、太阳能、液化气。“十一五”期间,全县要新增沼气用户1万户,节柴改灶5000眼。以提高村容村貌、改善卫生条件为前提,大力推广以卫生厕为主的改厕工作,使农村卫生厕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