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安排部署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我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2008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结合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根据这段时期的调查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县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一是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生态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风气明显净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实效,脏乱差等问题得到整治,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健康向上。三是产业化经营取得实效。烤烟产业进一步巩固,培植了蚕桑、亚麻、马铃薯等新兴富民产业。野生菌加工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大。四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卓有成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全面落实,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农村基层政权进一步稳固。总之,经过近几年的共同努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是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对我们来讲,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发展任务,也是最艰巨的政治任务;是难得的机遇,也是最难的课题。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五个统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祥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和42万农民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只有加大对农村的倾斜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祥云的重点内容。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对我县来说,没有农业的繁荣发展、农民的富裕文明、农村的和谐稳定,就不是全面意义上的和谐祥云。因此,必须切实把“三农”问题解决好,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使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当前,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是区位优势突出,是进出滇西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中转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客观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