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亮化、美化),不断改善村容镇貌,让村庄镇区尽快美起来。所谓好风尚,就是通过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等,让群众精神愉快起来。所谓好制度,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群众自我建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让村务管理民主起来。所谓好班子,就是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广大农村党员自富带富能力,让村镇班子和干部队伍强起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也就是说,“五好”就是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五好村镇”创建活动就是我县落实中央和省市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和抓手。
三、立足当前我们怎么干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长抓不懈,但是,现在我们怎样启动这项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选在哪里,怎样迅速掀起建设高潮,把群众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让群众尽快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我看近期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宣传。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是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我们近年来推进各项工作的成功经验。要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会、广播会等,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方案、政策原则和具体要求,知道新农村建设是为群众谋利益、造福祉的实事、好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宣传车、喇叭、标语、横幅一齐上,强力造势造局,展开强大攻势,使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建组织。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县里已经成立了高规格的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督查工作。各行政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职人员,搞好协调分工,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各村支部书记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组建由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不断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际上理事会建好了,不仅乡村两级干部省很多事,减少很多矛盾,而且把这部分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群众更放心,工作推进起来更顺畅。这里也要强调一点,组建“五老理事会”要真组织、真运作,不能当成一项任务去应付。这些村民自治组织建好了,发挥好作用了,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也就建立起来了。这也是江西赣州和贵州余庆的经验做法。
3、作规划。规划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只有规划好了,才能克服“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随意性、盲目性。各乡镇要在修订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及早指导各村编制新村建设规划。已经制定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制定的要抓紧研究。规划要因村制宜,科学合理,要对村庄布局、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等统筹考虑。同时,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4、选准突破口。就是这一段实实在在干些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从群众最关心、问题最突出、效果最直接、老百姓能尽快看到成效、得到实惠的事干起。具体说,一是抓环境治理,主要是集中开展“五治”和绿化活动。即集中治理残墙危房、治柴草乱垛、治垃圾乱倒、治污水乱泼、治畜禽乱跑;抓住植树节前后有利时机,栽植树木、绿篱、花草等,绿化环境,美化村庄。二是抓硬化亮化美化。各试点村要按照台帐要求,尽早完成村内道路硬化任务,实现户户通。要结合实际,安装路灯,让村里有点城市的味道。要统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