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的方方面面,任务繁重、复杂而艰巨。要想迅速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热情,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必须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让群众短期内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解决了群众的盼点,又找到了干部的干点,同时还抓住了问题的焦点。因此,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环境整治,先把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一环扣一环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起来。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几条原则,其中关键的就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务求实效。有些村群众暂时不认可,可以通过典型引路、宣传教育逐步引导,不要搞强迫命令;有些强村,工作重点与普通村不同,就要确立更快、更好、更高的目标。我市农村面广、量大,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差异较大,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有侧重点和切入点,要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充分展示、尊重群众智慧和意愿,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引导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三)要突出政策配套推动这个关键。税费改革后,不少村正常运转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认真进行探讨。开展新农村建设,“钱”是主要矛盾之一。很多工作农民自己办不了,各级政府也“包”不起,这对我们广大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是一次挑战和考验。面对困难和矛盾,各级各部门都要多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从多元融资的角度拓展思路,主动开展工作。要采取政府补一点、向上争一点、集体出一点、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银行贷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等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投入问题。前些年,南山集团带动周边一些村庄共同发展,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江苏省江阴市的新桥镇依托几个大型企业,推行土地、农民和企业“三集中”,解决了农村的发展出路问题。江阴阳光集团出资租赁了新桥镇几个村的土地,并对周边村庄实施整体搬迁,一次性就解决3000多亩建设用地。华西村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盖了几幢楼,装下了13个村,组建了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可见,开展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还要挖掘社会投入的潜力,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研究一些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规划、建设、土地等部门,要围绕村庄改造、新村建设、土地复垦和用地指标置换等研究一些具体办法。对涉及到农村建设方面的收费,能免的尽量免,能减的尽量减。
(四)要强化组织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工作扎实开展。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把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要坚持齐心协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与各个部门和单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涉农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都要制定措施,确定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要探索有效的活动形式。前段市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提出,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两建一促”活动,今年市委1号文中又提出要开展“3+1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这些做法很好,能够把机关、企事业单位、一部分强村以及全体农村党员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下一步,还要继续开展好“万名干部下农村”活动,把重点转向新农村建设上来。组织部门要研究具体意见,突出培植重点,拓展参与范围,加大包帮力度。各级主要领导要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亲自抓,负总责。要把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向新农村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