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须适时对农村进行反哺和支持,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去年,我市gdp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人均突破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6亿元。从世界许多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我们必须统一认识,迅速行动,把这项工作抓上去。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我市实现赶超发展的重大举措,体现了统筹城乡的发展理念。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是我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新任务。实现新发展需要挖掘城市和农村两个潜力,发挥城市和农村两个积极性。从总体上讲,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城市强有力的辐射带动;同样,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也有赖于农村的巨大空间、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在去年几次会议上我曾讲过,不要把农村看成是我们发展中的包袱,不要把农业看成是国民经济链条中的累赘。只有农村发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只有农业产业壮大起来,才能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因此,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中,必须坚持统筹城乡,抓好农村发展这个薄弱环节,促进全市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同时还要看到,新农村建设也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在收入增加、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求知、求美以及追求新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开展新农村建设,在抓生产发展的同时,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能够满足农民对新农村和新生活的强烈追求,顺应了他们对共享现代文明的迫切需求,这也是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坚实群众基础。
二、准确理解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工作重点
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目标,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这些精神涵盖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部内容。按照这个内涵来研究我市新农村建设,总的目标是,要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使农民生活有明显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根据这个总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应当把握住以下四个重点:
(一)培植农村新产业,提升物质文明水平。建设新农村,要把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首先,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用新产业支撑新农村发展。这几年,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效农业发展较快,果品、蔬菜、葡萄以及高效水产、畜禽养殖等已成为农业领域的支柱;一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支撑起烟台经济的半壁江山。这是结构调整给烟台农村经济带来的辉煌。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我们今后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应当有更宽的领域、更高的追求。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促互动。要加快农业领域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国际化和标准化程度。其次,要解决好多年来在农村投入上的“欠帐”问题,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强调要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特别是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要实现“三个高于上年”。“多予、少取、放活”,关键是“多予”,这也是我们支持“三农”的基本原则。当前农村水、电、交通和农业机械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倾斜性投入,加快综合改造步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