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同 志
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暨小康村
创建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委、市政府确定,从今年开始,抓住“十一五”大好发展机遇,在全市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争取经过五年努力,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今天上午,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的同志观摩了x市新农村建设现场。x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识到位,起步早,行动快,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又对13个小康明星村和111个小康示范村分别进行了命名表彰。我代表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小康村表示热烈祝贺,向长年战斗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问候!这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引领城乡协调发展和推动社会和谐。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三农”问题始终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最近几年,我们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农村投入,组织实施了“双百工程”、“万名干部下农村”和小康创建活动,使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仍然突出。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不仅影响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站在全局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倾注精力,抓出成效。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时期后带有共性的问题。无论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在工业化初期,城乡收入差别都曾经超过2倍以上。同样,在收入差距拉大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解决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韩国的“新村运动”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把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放到重要位置,先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随后转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增加农民收入。这期间,韩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向农业和农村投资增加了82倍,农民收入年均增幅高出城市居民5个百分点,到1980年前后,城乡差别缩小到1:0.8-0.9;从1990年开始,韩国又掀起了第二次农村建设运动,出台了“新乡村建设”14项政策,在农村医疗、教育、饮水、交通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使韩国1993年农民收入达到了城市居民收入的95%,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格局。实践证明,在一定时期出现城乡差别并不可怕,但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