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大力鼓励非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理想目标,非均衡发展是现实路径。要大力鼓励发展快的乡镇、村,坚持发展为先,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全速推进,与拥有的资源、现有的基础和优势相对称,争当全市发展排头兵,辐射带动全市快速发展。
5、突出推进农民素质工程,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必须大力推进农民素质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要将“培训、转移、服务”三轮同步驱动,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大力拓展劳动经济空间。培训上,要围绕实施“六六产业”工程,围绕“三保一技”品牌,整合资源,建好园区,培训农业特色产业种养能手****名,培训产业技术蓝领****名,培训外出创业人员****名。要主动与发达地区和企业联系,掌握各地劳动力需求信息,根据不同的用工需求组织培训,力求建立培训与转移的“无缝衔接”机制,缩短培训与转移的间歇期。转移上,要广开门路,坚持内部与外部转移、二三产业转移相结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服务上,要进一步强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开发市场,搞好信息、法律、信贷等服务,建立健全维权体系,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利益。各村要把转移农民作为重要政绩,而不要有村民减少的失落感。同时要进一步创造条件,鼓励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项目、技术回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6、突出向上争取支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有效支撑了农业农村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
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上级的支持扶持空间广、力度大、影响深,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明显。各级各部门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别是农口各部门要密切把握上级的工作动态,主动对接上级的工作思路,在汇报业务中掌握信息,在深挖潜能中掌握主动,最大限度地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与些同时,乡镇村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关系和资源向上争取支持,相关部门要全力帮助基层做好项目推介,寻求最大的倾斜和足够的投入。
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市、乡镇两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惠及农民。从今年开始,每年要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三农”工作的开展。要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项目载体”的原则,整
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信贷支农一直是加强“三农”工作的生力军,近年来通过信用乡、信用村建设,改善了信贷支农功效,进一步突显了信贷支农的价值。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按照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有利于改善农村投融资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村投融资体制,最大限度地放宽投资领域。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有效地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引导鼓励“三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所谓“三资”,主要是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三资”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给农村带来的绝对不只有资金,而是把工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理念、筹资方式、组织形式、技术工艺、营销手段、管理经验等引入农业的过程,就是用大工业全面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要从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