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在连续5年下滑之后首次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142万吨,是近五年来最好的收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到三季度末已达到1717元,同比增长12.1%,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一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中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平均为3:1,我国平均水平为0.6:1,而我市仅为0.3:1;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不多,无一户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三是利益连结机制还不完善。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大部分还停留在一次性买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和指导等环节发展滞后等等。受此影响,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对全市gdp的贡献份额不高,与咸阳等兄弟城市相比差距更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多元化增收格局中还有几条“短腿”;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偏高,农村消费市场启动缓慢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全市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因而要求我们务必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市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站在事关“四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快农业产业化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类资源,全力加以推进,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全市农业产业化的新突破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当前,我们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心放在关键环节的突破上,力求通过在关键环节上的突破,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和飞跃。
(一)在龙头企业建设上突破。用产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核心是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新型的市场竞争主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