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经营组织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28%,销售收入增长26%。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区域布局呈现新的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特色农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西部地区产业化组织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部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中,东部地区占57.8%。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中,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重显著上升,2000年,两者之和比1998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数量增加,农民得到更多实惠。2000年,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5900多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25%,平均每户增收900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通过实践,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才从局部地区的探索走向全国,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趋势,从来自基层和农民的创造性实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认识不断从感性认识得到理性升华,再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减少实践上的盲目性,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近年来,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看,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五条:
第一,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地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我国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期阶段,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创办和壮大龙头企业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山东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创办和培育龙头企业,必须坚持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坚持不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谁有能力谁牵头;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像我们在这里开会的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培育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几年来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000多项,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近10
第二,高度重视市场开拓,为农业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市场制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市场制约条件下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大力开拓市场,创造新的需求。各地在工作中十分重视市场调研,把握新的消费趋势;不断完善市场营销方式,在创名牌、建网络、发展连锁经营、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并且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在开发市场时,采取"先开市场、后建工厂"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超前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该集团生产的等级面粉、牛肉、牛奶等,一经投产就赢得了市场。内蒙古伊利集团注重绿色食品开发,先后推出100多个绿色食品品牌,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乳制品的销售量明显上升。一些省区市还根据物流方向,协商解决了农产品"绿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