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还可以把农业"后续车间"的利润返还到"第一车间",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生产中获益,还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各地的情况都证明,凡是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的农民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当今的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农村改革确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制度基础,必须长期坚持不变。随着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户仅仅有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已经不够了,必然要求有跨社区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组织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原有社区的局限,丰富了为农户服务的内容,扩大了服务的领域,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与合作的新形式,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既不能盲目追求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不能走政府高额补贴农业的路子,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在不改变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为提高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开辟新的道路,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组织载体,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好形式,是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代表了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努力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认真总结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在制定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经营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1998年底,全国的1650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3.03万个。到2000年底,2460多个县(区、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6.67万个。平均每个产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