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元。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对农民种田实行水稻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去年发放三项补贴资金 1027 万元。深化农村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稳步推进乡镇医疗卫生单位改革,15 家乡镇卫生院实行了“两权分离”。
(五)农村实事工程取得成效,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 640.4 公里,开挖当家塘874 口,清淤河道 215 公里,治理小流域 216 平方公里,改造农村危房 2441 间,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 2.6 万户,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 6.2 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 91.1%,农村中小学入学率达 100%,农村居民 4008户 11333 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继续开展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马集金营村、新集八桥村等 5 个行政村通过验收,被授予“**市全面小康先行村”称号。
在充分肯定“十五”期间农村改革和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高效优质农产品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二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村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以工促农、以工富农任重道远;三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认真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
“十一五”时期,我市将步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社会全面小康,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新农村建设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我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要顺应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发展的新思路,落实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举措,坚定地走新型“三农”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时期,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以推进全面小康村建设为抓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实施丘陵开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三业总产值达300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20 亿元,非农产业总产值 280 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 15%、6%和 15.4%;农民人均纯收入 8500 元,年均增长 11%;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20%以上,垃圾集中处理率达 80%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道路实现硬质化,70%以上行政村建成全面小康村;“十星文明户”达 90%以上,以乡镇为单位计划生育率达 99%以上;农民群众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