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就近就地致富。要大力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
(二)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育现代新农民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开展万名农民素质培训,是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内容。要按照“围绕产业抓培训,抓好培训兴产业”的思路,实现“招生开放化、培训学校化、筹资多元化、就业本地化”,重点抓好四个转变:
一是要推动“就业必外出”向“就业在江山”转变。企业出现招工难问题,是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抓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是从源头上解决企业用工难的有效举措之一。下一步我市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要继续加强引导,转变方向,积极服务好本地企业用工需求。重点抓好两类培训,一类是创业型培训,为“*+*”产业提供熟练技工,另一类是素质提高培训,包括开展家政、计算机等培训。市农办要深入各产业、重点企业调查研究,仔细分析产业用工需求,为下达培训计划,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发动,叫响“参加素质培训、服务本地企业”、“就业在江山”等口号,引导培训后的农民服务本地企业。
二是要推动“内部封闭”式培训向内外并举、开放式培训转变。要扩大生源,适时组织企业赴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定向招生,订单培训,定点就业,推动劳务输出向劳务输入转变。要运用市场机制,遵循规律,充分发挥劳务中介机构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招工提供服务。要打响培训品牌,继续开展好东西部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合作,在邻近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打好我们的培训品牌。要大力开展战略性培训,对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采用免费或降低收费办法,再进行两年技校培训。
三是要推动乡镇分散式培训向学校集中式培训转变。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采取扶持措施,发挥重点培训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龙头带动作用。**家市级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基地、学校要切实发挥培训主力军的作用,重点围绕“*+*”产业用工需求,开办相应工种培训班,打造技术蓝领。每个培训基地至少要培训“*+*”产业技工***人以上,重点打响一、两个培训工种品牌。要扩大工作的参与面,运用市场化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哪家培训机构培训费用低、培训质量好、转移就业率高、任务完成好,就给予重点扶持。乡镇要围绕“*+*”产业用工需求,继续抓好重点班培训,至少开办*个以上重点班。市级重点班继续由市农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全年要完成**个以上市级重点班。
四是要推动考核工作“重乡镇轻培训学校”向两者并重转变。要完善考核办法,把培训后本地就业率作为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考核的重点。对乡镇重点考核组织发动参加培训的数量,对培训学校重点考核培训质量和本地就业率;考核内容要突出“*+*”产业用工培训,全年要打造****名产业技术蓝领。要研究出台本地企业用工扶持优惠政策,在养老保险、居住条件、子女就学、税收等方面营造良好环境,真正让在本地就业人员得实惠,安心为江山企业服务。
(三)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农村新社区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最直观体现。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把“脏、乱、差”的传统农村改造建设成新社区,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要求。要按照面上实施“四百”工程,点上抓好**个重点村建设的要求,力争2008年度有*个村达到衢州市级以上全面小康示范村标准,并通过验收命名,基本完成**个整治村的建设任务,努力使农村整体面貌有较大改善。
1、面上实施“四百”工程,即百村硬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