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指导员,虚心学习,作风务实,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总之,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三农”工作任务重、大事喜事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经农口部门推荐联评,我市还评出了2008年度“三农”工作十件大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市农业和农村各条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对“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这是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基础。当前,面对“三农”工作新形势,还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面对“三农”工作的艰巨性,思想认识上存在不适应。“三农”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投入大,见效慢,因而有些具体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在困难面前往往强调客观因素,强调资金难筹集,力量难组织,成绩难显现,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或口头上重视,实际行动上不重视,存在主体缺位和被动应付的现象。二是面对“三农”工作的新内涵,工作定位上存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已经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三农”问题,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此,一些部门单位的同志还是以传统、割裂的眼光看待“三农”工作,就“三农”论“三农”,认为“三农”工作是农口部门的事,是农民自己的事,造成工作思路不能有效对接,工作定位不能有效融合,导致资源难整合,合力难形成。三是面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工作方法上存在不适应。“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要,要求越来越高,对我们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有的同志还是依靠老办法,不善于学习研究上级政策,不善于主动思考和创新,往往造成政策没用足,成效不明显,工作很被动。上述问题的产生有体制性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主观认识上的原因,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完善和提高。
二、明确2008年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落实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和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要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力争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年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促农提升,助民增收,帮村建设,推进统筹。下面,我结合吴书记讲话精神,部署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进农业“二次提升”,打造产业新优势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开展农业“二次提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市场化的手段经营农业、开放式的思路拓展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1、要量质并举提升主导产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巩固、扩建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发挥对产业提升的示范带动作用。食用菌产业要以花园岗白菇园区为重点,倡导工业化种菇新模式,加快品种更新,实现一年四季有菇种、菇农全年有收入,发挥在规模提升上的示范带动作用。蜂业要依托长台、碗窑水库库区的国家级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发挥在标准化生产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名茶产业要以基地建设和良种培育推广为核心,提高加工水平,加快产业发展。竹木加工产业要办好****中国(江山)木业科技洽谈会,以科技创新促发展,加快产业“二次提升”,打造中国竹木加工大市。生猪产业要从鼓励发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