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党纪国法,展出廉政书法、漫画、故事等作品。“三廊”可与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等结合起来。“清风亭”可与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在“二室”购设廉政文化图书、影视设备,并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活动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廉政文化大院。
三、从创新形式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效果
一是寓教于乐出“亮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生动活泼,特别是要适合群众的口味,抓住群众的心理,让群众主动参与。要广泛利用电影、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广告、标语等途径传播廉政文化,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电教片、地方戏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表现和反映廉政文化。在乡镇机关和学校还可开展廉政讲座、廉政书法、廉政绘画、廉政征文、演讲、演唱等活动。在村级可以利用群众婚嫁喜事或过年过节机会,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村喜庆气氛,又可以增强群众廉洁观念。切合实际,寓教于乐。
二是要推陈出新出“特色”。我国有几千年的廉政和腐败史,廉政文化的素材取之不尽,关键是如何加以挖掘整理。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和革命历史题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乡土教材。如整理出本地过去和现在的高风亮节、勤政廉政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格言,或编印成册向群众发放,或张贴在墙形成“道德墙”,或树立“道德功名碑”让后人传颂,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自己。还可以组织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廉政山歌戏曲节目,在农村群众休闲时传唱演出,使农民群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自然景观好的地方可将廉政文化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优美的生态廉洁景观村落,创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三是要整合资源出“合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在乡、村,但乡、村两级无论在文化设施还是文化人才队伍等软硬件方面都相对薄弱。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就必须整合乡镇和市县文化资源,通过送廉政戏下乡、送廉政书刊下乡、送廉政设施下乡以及联合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等方法,形成市、县、乡、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四、从机制建设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长远效应。
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做到有人组织农村廉政文化活动,有钱投放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当地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职,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性局面。
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督查机制。乡级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要建立当地廉政文化建设的台账,并实行廉政文化建设“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制度。还可通过办《简报》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督促检查,落实具体措施。
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评估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效果带有“不确定性,滞后时间长”的特点。如果不正确进行评估,就有可能助长新的形式主义。评估的指标包括:廉政文化的设施是否完备、廉政文化活动是否正常开展、群众对廉洁和腐败的基本态度、乡村干部的廉洁程度等。
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好的要及时总结表彰,对差的要提出改进意见。要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十佳标兵、十佳家庭、优秀廉政文化艺术作品、优秀廉政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廉政文化建设阵地、优秀廉政文化建设基地、优秀廉政文化建设宣传中心户、宣传员等创评活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增添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