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不但不能削弱,还更应加强,因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劳力和市场,工业为农业提供技术、人才、产品及资金等,二者是辨证统一、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关于这一点,毛泽东主席早就有了明确的指示,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他从农业关系到农村人口吃饭问题、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是重要的工业市场、是积累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出口物资等六个方面,讲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他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支援农业,要搞好工业化,就应当这样做。”一个月后,毛主席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把重、轻、农的发展关系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加以论述,并着重阐述了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观点,要求全党重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作为农业大市的*来说,更是如此。作为我市来讲,可以这样说,不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政治上不成熟的领导,不善于抓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好中央精神,把上级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措施上,切实把农业农村工作做实做好。来源于:
二、从组织和领导上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抓任何工作,组织是基础,领导是关键、是保证。抓“三农”工作更是如此,“三农”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复杂,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领导,而不是流于形式、出于应付的组织领导。连续五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市场物价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把握“三农”工作规律,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为落实中央机构改革的精神,目前,省委已原则同意省委农村工作部和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并明确省委农村工作部为省委工作机构。我来*的时间才十几天时间,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第一次听取部门汇报,就是听取市农办关于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和全省农村工作精神汇报,经市委常委研究,决定按省委部署和要求抓落实。根据换届后的新情况,调整充实各级农村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各级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综合机构,充分发挥其对“三农”工作的协调、综合、指导、管理职能和作用。请编委、组织和人事等部门按程序做好相关工作。要真正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体现出重中之重的要求,凡是农业农村工作,在时间上,要优先安排;在资金上,要重点安排;在项目上,优先审批;在干部使用上,要做到农业战线优先、基层干部优先。同时,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各级干部要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断增强对农业的认识,增加对农村的了解,增进对农民的感情,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