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全市100个示范村的办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三区的扶持力度,建立起三区对口帮扶机制。市委、市政府之所以特别强调三区,其根本出发点,一是三区虽然地处城郊,但农村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的存在,既严重影响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信心,更有损我市的外部形象。二是三区地处城郊,地理位置优越,但正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导致三区在争取上级各种扶持时,处于不利位置,特别是象扶贫等方面的政策,三区根本无法享受到,造成了我市城郊地区事实上的“灯下黑”。三是三区地处城市近郊,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地域优势,适当加大对他们的扶持,更容易看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也更容易为全市广大农村树立起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正是出于以上三点考虑,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城郊周边村,作为市直单位的对口帮扶村。争取用四年左右时间,在市郊建立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因此,今开这个会,可以说既是全市新农村建设办点工作的动员会,又是市辖三区第一批11个村对口扶持动员会。在具体办点过程中,主要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村庄规划。规划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各地、各后盾单位要把帮助所在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包括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规划)作为第一要务,摆在突出位置,组织专门力量,安排专项经费,切实抓紧抓好,并经专家评审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已制定规划的,要严格按规划办事,凡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各类建筑一律不予批地。今年内,市里重点扶持的14个示范村务必要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规划制定要坚持以现有的自然村落为基础,不推倒重来,不大拆大建;要坚持尊重传统习惯和风格,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坚持不破坏山水,不挖山填塘,不砍古树名木,不改占溪流河道;坚持保护基本农田、散户适当集中、减灾避灾等原则,使规划具有和谐性、包容性、安全性和田园风光特色。
2、努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生产,关键是要培育主导产业。各后盾单位在具体办点工作中,要把帮助村里培植主导产业作为突出的工作重点来抓,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今年每个示范村要新培植1-2个主导产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要立足示范村实际,引导农民在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带建设,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种养效益。特别是各城郊村,要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城郊型农业。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充分整合和挖掘各种资源,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对于农产品资源丰富、有发展优势的村,要依托资源发展产业、创办企业,开发利用好优势资源。对城郊村要围绕城市发展需求,瞄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方向,发展服务、商贸、餐饮业。三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各示范村要抓住国家加大农民就业培训的机遇,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各级劳动、农业、农广校的就业培训,使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要多渠道收集劳务信息,认真搞好中介服务,确保劳务产业健康发展。
3、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各示范村要把思想统一到“创建一流人居环境”上,把目标定位在建设秀美和谐农村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一是要从宣传发动入手,着力更新村民观念。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整治村容村貌的意义,帮助群众克服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增强搞好村容村貌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要从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入手,着力推进综合整治。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从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