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三资”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制度、健全机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三资”运行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凡是农村财务及“三资”管理搞得好的地方,村级经济发展就快就好。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既可以堵塞农村“三资”管理漏洞,起到“节流”作用,又可以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挖掘存量资产、资源的增值潜力,发挥“开源”作用,增加村集体积累,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弥补新农村建设的不足,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体现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方针。《实施纲要》明确: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科学发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民务实清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从严治标的措施,又涵盖了着力治本的内容,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从这一重大意义上说,我们目前开展的全县范围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既是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客观要求。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群众关注度高,工作难度大,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务求工作实效。要通过清理,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起权责明确、产权明晰、公开透明、监督民主、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农村基层消极腐败现象发生。
一要搞好宣传发动。各单位要认真传达全县会议精神,迅速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扎实结合本乡镇、本单位实际,全面安排部署农村“三资”清理工作;统一群众思想,把政策、方法、任务和要求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三资”清理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电视、标语、公开信,宣传栏(单)等形式宣传清理工作方案、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法规;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会,对村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二要开展自查自纠、摸清底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工作,首先要清理和规范农村财务,对农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乡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各乡镇要组织各村严格按照本次清理规范乡村财务工作的内容,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写出自查情况报告,整改措施并及时公示,对自查出的问题,进行自我纠正,自我规范。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杜绝搞形式、走过场。
三要进行重点核查。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调力量组成核查组,对各村的清理规范工作进行全面核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清理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走过场的单位要查明原因,督促整改;对不符合清理规范工作要求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各纪工委和乡镇纪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