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米,解决了村里800余亩土地受淹问题。同时,对村内五名特困生每人资助300元;区人武部帮助马兰屯镇东李庄村投资近2万元整修了村委大院,提供了价值2000余元的办公设施。协调交通局为该村修村村通公路3000米,加宽、铺设沙石路面8000米,架设涵桥7座,新种植各类树木9000余株。同时,引进两位客商准备在该村投资百万元新上洗煤厂和塑料颗粒厂。协调妇联、残联等部门先后救助了3名儿童,为2名残疾人建房,为一名残疾人赠送了轮椅;区政府办公室配合市外办帮助邳庄镇黄林村完成了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作,动员办公室全体人员捐款2250元,解决困难学生的学费,筹集资金购置120余套课桌凳赠送给学校。争取美国生活之星驻枣办事处的帮助,投入资金3000多元对村学前班教室进行维修,获赠了十几套课桌凳。据统计,在市、区帮扶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向薄弱村投入帮扶资金43万元,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8万多元,救助贫困户103户,协调引进项目10余个,计划总投资800余万元。整修村内道路40余公里,修桥30余座,修挖排水沟渠8.5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000余亩。其中,仅区直部门投入资金12万元,协调资金13万元,捐款捐物折合3万余元,救助贫困户49户。22个经济薄弱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班子建设等都得到了改善和加强,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发展意识、发展思路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二、正视问题,统一认识,切实增强搞好帮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应该说,今年以来我区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一年打基础、三年完成帮扶目标开了个好头。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帮扶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从区直帮扶单位看,少数单位领导对帮扶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帮扶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帮扶措施不具体、不得力,对帮扶工作流于形式。也有一些区直帮扶干部与原单位工作没脱钩,平时很少到薄弱村去,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工作措施上有差距。一些区直单位尽管主观上也想把帮扶工作搞好,但思路不宽,路数不多。有些区直单位觉得帮扶无从着手,难有作为,存在畏难情绪。也有部分单区直位存有协调配合观念,认为配合市帮扶干部开展好工作就行了,本单位既不出钱,又不出力。甚至有的区直部门连区直帮扶干部的待遇补助都没有解决,导致区帮扶干部不能安心开展帮扶工
三是“造血”功能有差距。有些村受地理位置、自身基础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没有找到合适的经济发展路子,一些区直部门只是利用帮扶资金搞一些村内的社会事业,没有把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摆上议事日程。这些问题说明,全区帮扶薄弱村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任务相当艰巨。各单位、各部门决不能掉以轻心,要自觉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观念,主动参与,真心实意,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帮扶工作大的突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的合拍,行动才会有力,工作才会有好的成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帮扶工程,是市、区为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步伐,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开展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一方面是体现区委、区政府对薄弱村的高度重视,以此激励经济薄弱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改变落后面貌;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机关部门与薄弱村的帮扶,进一步密切机关与基层的联系,增强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更全面、更广泛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经济薄弱村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经济收入水平低,他们苦于致富无门,需要有人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门路;他们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