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找准新载体循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新农村的概念也在不断变“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这个20字要求,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赋予其新时期的内涵,它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通过这些综合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孙权的故里,郁达夫的故乡,山水绮丽,人文荟萃。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三大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202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达630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达1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基本竞争力排名分列全国29位和28位。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去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6%。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省文化先进(县)市等七项创建顺利通过,这些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农民纯收入累计达6833元,××新农村建设在面上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双建设、双整治”、“百千”、“百民农民素质培训”、“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东海明珠”等工程全面推进;剡溪、松溪等小流域综合整治取得明显实效;循环经济初现端倪;文明创建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文化中心和体育健身苑点建设全市铺开;有线电视入户广播进村全覆盖;高标准高质量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十五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亦达到90%;卫生事业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3.39人,每千人病床数2.64张;交通事业,通村公路率100%,公路硬化率100%,成为杭州地区首个实现沙改油的县(市);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完成100%,实现城市居民同网同价等。应该说,这些政府的公共投入都为新农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目前,全市农村涌现许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共性是这些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联动发展,个性是每村都有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比如春江街道新建村。新建村是××市委、市政府首批任命的“社会主义小康示范村”;“省、市级文明村”;××市“五好村级党组织”,2009年又先后荣获“杭州市卫生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荣誉称号,去年实现工农业产值12.9亿元,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