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大型展会,努力打造会展旅游品牌;不断提高节事活动的综合效应,努力办好杭州国际动漫节、舟山国际沙雕节、宁波国际服装节等大型节事活动,努力打造节庆旅游品牌。通过上述十大旅游品牌的打造,形成我省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业态的拓展和提升。
4、创新旅游企业机制,增强旅游竞争能力。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开展资本经营,实现规模化发展。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鼓励企业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努力打造“旅游企业航母”。积极支持旅游企业上市,加快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民营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组若干资产质量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旅游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五年内争取3-5家旅游企业实现上市。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同业联盟,推进连锁经营。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加快发展特色主题酒店,规范发展中低档酒店。鼓励省内外品牌旅行社跨地域经营发展,推动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门市化。
5、创新旅游投资体制,完善旅游现代设施。加快旅游业投资体制创新,支持各种经济成份投资旅游业,实现旅游投资多元化。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鼓励自然人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组建旅行公司,开办娱乐场所,建设大型游乐园,创办旅游咨询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开发旅游资源,根据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酒店,发展旅游房产。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交通道路、旅游集散中心、游艇邮轮码头、大型会展场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和改造国有旅游企业,推动国有旅游企业资产重组、机构重建、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鼓励规模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和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通过产权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的良性发展。
6、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旅游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与旅游经济强省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培训体制。进一步加强高校旅游院系建设,争取在全国率先建立独立建制的旅游本科院校。大力引进国际著名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在职人员培训,选派业务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并列入全省人才工程培训计划。要将“农家乐”经营户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程”。深化旅游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社会保障,依法规范旅游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和完善工资形成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7、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旅游营销网络。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增强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加强品牌营销,在打响“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总体形象品牌的基础上,着力宣传推广具有系列化的区域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我省旅游的国际美誉度和知名度。加强网络营销,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旅游营销中的突出作用,建设多语种的浙江旅游网站,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强网络化的旅游形象宣传、旅游线路推广、旅游费用支付,满足旅游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加强整体营销,打破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界限,组织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建立联合促销联盟,把全省主要的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浙江旅游的整体形象。加强“走出去”营销,根据境外客源市场特点和不同游客需求,组合包装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在境外电视媒体打广告,在主要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投放宣传资料,扩大公众影响。鼓励重点旅游城市和规模企业,到主要旅游客源国设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