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影响,海外游客和旅游外汇收入持续下降。1—6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29万人次,增长8.43%,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4.69万人次,下降4.46%;旅游总收入97.35亿元,增长5.1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9710万美元,下降5.63%。
二是旅游项目整体推进不快。特别是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化蔓延的影响,一些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延缓,项目资金到位不理想。
三是旅游产业要素培育不够充分。旅游业产业层次较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景区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能力不强,景区购物、住宿、娱乐等设施不完善。比如,*旅游区交通滞后,成为制约景区招商及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景区发展。
四是酒店行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受体制、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酒店行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入驻,这与*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不对称。
五是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大。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活,企业改革不到位,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本该推向市场的没有推向市场,本该改制的没有改制到位,旅游企业的发展活力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条块分割严重;产业国际化水平低,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同时,各部门、全社会合力抓旅游、发展“大旅游”的工作机制还未真正建立,氛围还不够浓。
旅游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要产业。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观念的提高改善,旅游已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贡献越来越大。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发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已超过3500美元,旅游消费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期。*作为云南的省会和全省唯一特大型城市,具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步伐。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把旅游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定位和把握,总结经验、正视差距,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更大的胆识气魄和更为有力的措施手段,推动*旅游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推动旅游业发展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2015)>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建设创新型旅游目的地为统领,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传承借鉴与改革创新、差别竞争与开放合作、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建设旅游经济强市与服务全省旅游业发展“五个并重”的原则,紧紧围绕“居住在*、休闲在*、养生在*、体验在*”的主题,进一步完善服务全省的旅游集散地功能,全面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加快实现*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到“十二五”末,接待海外旅游者140万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外汇收入4.4亿美元,年均增长12%;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53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突破390亿元,年均增长11.5%;旅游总收入达到420亿元,年均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在西部地区“争一保二”目标,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综合效益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列,把*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