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条块”矛盾。**风景名胜区是江津市众多旅游景区中“起龙”。市旅游局与**风管委实行主要领导一肩挑的领导体制,**风管委对景区内的一切资源和事业发展全权负责,从体制上消除条块之间的矛盾。
三是解决“条条”矛盾。新的旅游治理体制赋予了**风管委全权治理214平方公里景区的职权,风管委直接向市政府负责,避免了部门之间的矛盾。
四是解决“开发与保护”矛盾。新的治理体制实现了职责、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使开发和保护都服从于整体规划、眼前利益服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做到了开发旅游与保护资源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是解决“发展与投入”矛盾。**风管
委成为对内,对外、对上、对下唯一的合法主体机构,也是唯一的法人。投资商找到风管委就可以解决一切难题,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的需要。
六是解决“旅游与农村”矛盾。新的治理体制建立后,将原纯农业的5个村划给周边的镇管辖,只保留核心景区4个纯林业的村开发旅游,解决了农村工作和旅游发展无法兼顾的难题。
(二)实现“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治理网络。**风景名胜区治理委员会进入江津旅游治理体制层次序列,治理上实现了面上与点上、条条上与块块上的结合。
二是统一治理模式。一人兼任市旅委会办公室主任、市旅游局局长和**风管委主任,解决了市旅游局与**风管委的矛盾;**森林资源治理局属**风管委管辖的二级机构,由风管委一名副主任兼任局长,解决了风管委与市属部门单位的矛盾;成立了市政府正局级特设机构——**治理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杨盛华同志兼任书记,增强了**旅游发展与全市其它重点工作的统畴协调,加大了市级各部门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科学、高效、优化的治理体制为促进**景区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是统一治理机制。风管委只对市政府负责,其它任何市级部门、单位都无权干涉,这种大胆放权、大胆创新的体制,营造了宽松的旅游发展环境,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集中打造品牌景区。
(三)旅游不断发展。
1988年,**被定为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1989年,被定为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江津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大**一条线”的发展思路。
1999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景区;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最佳景区;2002年,**所在的“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被国家列入西部旅游开发重点。**旅游的人气逐年上升,基础设施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吸引了旅游投资6亿多,形成了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实现了旅游资源和资本的结合。
2005年,**风景名胜区被纳入了重庆十大旅游精品线近期开发的五条线之一;**景区科学定位为“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先巴文化、原始森林”;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加盟**旅游业;全市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氛围;景区基础实施得到改善,景区接待能力增强;共接待游客20.24万人次,同比增长13.33,旅游综合收入8498万元,同比增长15.2。
三、探索创新体会
影响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最要害的是治理体制。治理体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变“散”为“统”、变“死”为“活”、变“乱”为“顺”。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过去,**林区是公路修到哪里,树林就砍伐到哪里。而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以**景区旅游为代表的全市旅游,市委书记唐林同志身体力行,坚持每半个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