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设、旅游市场经营、旅游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实行全面依法监
督治理。大力倡导依法治旅、依法办旅,加快法制化进程。为武宁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
武宁县旅游业的发展要十分明确“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发展方针,不能乱建设,乱开发。要在总体大规划的前提下制定小规划,相互协调发展、建设。政府和旅游行政治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游客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5、理顺关系,加大旅游治理力度。
针对目前有些由于景区(点)多头治理,治理权限不明确,而出现治理混乱和漏洞的问题,由旅游局出面同有关部门尽快做好协调工作,理顺治理关系,明确治理权限,使目前这种治理混乱的突出问题得以解决。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治理力度,对各级星级宾馆及旅游企业等旅游窗口部门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协同地区文明办等单位深入开展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评选工作,切实提高全县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升武宁县旅游整体形象。同时,本着逐步发展、逐步规范的原则,对景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引导工作,尤其是加大行业指导力度,规划服务市场,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6、搞好旅游与文化联姻工程。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旅游者外出旅游的主要动机就在于寻求一种异质文化的体验和享受。正因于此,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盛不衰。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一要突出武宁县民间艺术文化;二是要突出宗教文化;三是要突出景点文化。充分挖掘各景点的人文特色,提高景点的文化内涵,搜集整理有关部门各景点的历史典故、轶事、民间传说、诗词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发展取之不尽的资源。那么,如何将武宁县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一是以文化部门为主,旅游部门配合,对全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择优做强,对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来搞文化品牌。二是树立“政府打基础、社会办文化旅游”的大旅游、大文化、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从县、乡(镇)、村层层每年搞一次有声势、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使之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用文化作为感染力,支撑旅游、包装旅游、保护旅游,使旅游增加文化的厚重感和迷人的色彩。三是要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和特色民俗的作用,打出特色品牌,以民俗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形式,让游客在旅游中领略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感受到当地独有的文化气息,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求异”的需求。以地区乡镇企业局为主,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和协助,精心策划、细心设计,积极开发具有武宁县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逐步占领本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增加文化内涵。
7、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尽快适应大旅游、大开发的需求,由旅游主管部门认真制定旅游人才短、中、长期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举办导游人员、服务人员、治理人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尽快培养一批旅游急需人才,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道德素质。
8、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宣传合力,提高武宁县旅游知名度。首先,从旅游资源的资料收集、编写、整理入手,打好旅游资源宣传的基础。其次,通过出书、制作vcd光盘、举办旅游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