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解答了疑难,维护了社会稳定。全市接待受理来信来访55702件,其中来信1*5件,来访54637件。集体上访213批,4303人次,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四)管理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全市各地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大劳动保障基础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较好评价。
1.继续推进基层平台和信息化建设。按照"六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强目标管理和工作考核,进一步提高了规范化、便民化、高效化程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市本级开发了劳动保障数据平台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征缴系统;市人力资源市场与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实现联网,实现了资源共享。
2.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各地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市本级组织开展了行风效能建设"十一个一"的系列教育活动。县、*市、嵊州市等地开展了"劳动保障进企业"活动,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的企业的好评。全市劳动保障系统行风效能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有了新的提高,市社保局养老保险服务大厅被评为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县、越城区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满意率名列本县(区)的前茅。
3.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根据省劳动保障厅的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全国劳动保障一等功集体和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推荐评选活动。县劳动保障局荣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一等功集体称号,*市劳动保障局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胥群鸣、叶国昌、丁俊明等同志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工作者。此外,我市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处理、职业培训、平安创建、信访和法制宣传等工作受到省、市的表彰。
4.劳动保障工作受到公众普遍认可。中国城市论坛20*年某峰会上推出了"20*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在287个城市中,居全国第20位、全省第3位。在城市生活质量网络公众调查中,人对就业机会的满意度较高,与青岛、丽江、杭州等城市一起,成为公众感觉就业较为满意的10个城市。认为"众多民营企业,为我市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近年来我市在就业方面所做的努力,为降低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扩大就业面创造了条件。"同时,在世界银行、国家信息中心对全国120个城市的1.24万家企业展开大规模的投资环境调查中,为6个"金牌城市"之一。在排名前10的城市中,固定工的医疗保险参保率平均为94,为96,为金牌城市增添了光彩。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市劳动保障局长述职评议活动,对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20*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在的成绩与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动保障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压力依然很大。一是在就业再就业方面,我们面临着"量"和"质"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快速增长,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需要转移,外来劳动力人数众多,这些给充分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劳动力结构亟待调整。高技能人才、熟练工紧缺与部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并存,劳动力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也十分紧迫,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二是在社会保险方面,虽然现在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近30亿元,但如做实个人账户,缺口还达40多亿元。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和资金储备上的准备。此外,事业单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