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亿元,建立全省首家公共实训基地。全市共组织参加技能鉴定6592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技能鉴定6112名,分别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64.8和122.2。培养新技师929人,完成目标任务103.2。我市选手参加全省技能运动会,获团体第一名。完善失业职工免费培训券制度,共组织21269名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其中技能培训1203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25.1和117.9。全市参加创业培训人数1135人,完成目标任务113.5。全市共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21469人,其中技能培训68495人,被征地农民培训36355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51.8、114.2和121.2。通过培训,70以上的人员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中央电视台专门报道了*县坚持培训、转移、保障三位一体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做法。*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管理调查,完成全市37万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和数据、资料计算机录入工作,为针对性地做好农民培训转移工作提供了了可靠依据。
4.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取得新实效。全市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劳动保障执法工作。组织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受理劳动者的举报投诉案件。全市主动巡查企业4861家,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33.2,涉及劳动者487472人。为19722人追讨工资3102.7万元,清退押金36.8万元,补订合同89202份。开展专项检查41次。同时,强化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全市审查用人单位8499家,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28.8,涉及劳动者725211人。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把好审查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及时化解矛盾。
(二)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20*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对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了新的决策和部署,对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着重在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可以说,20*年是劳动保障重要政策措施出台最多的一年。
1.制定和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各地也出台了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提供了政策保证。全市切实做好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全市通过年检和新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8590本,审核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6023人,支付再就业资金645.47万元;帮助失业职工从事公益性岗位2884人,累计发放岗位补贴686.02万元;为1246人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148.1万元;发放社保补贴为67家,计87.18万元。
2.探索推行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征缴模式。全市各地积极探索推行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工作,市本级、县、*市、*县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力,推行了社会保险"三费合征",促进了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的全面推进,为实现省政府提出的社会保险"五费合征"的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3.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工作,市政府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浙政发〔20*〕48号文件的通知》,开展做实个人账户工作,实现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转换,建立多交多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整了退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涉及职工9万余人。通过调整,全市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为975元,其中市区为1024元,分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