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推进中国旅游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国际上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和著名品牌进入中国旅游市场,促进我国旅游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3.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按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国内旅游企业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投资收购、建设、管理宾馆饭店和景区景点等旅游设施。同时,鼓励外资包括港澳台资,投资中国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业利用外资水平。
(八)推进法规建设和标准化工作,推进卫星账户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
1.加强法规建设。《旅行社管理条例》的修订已列入今年立法计划,要组织力量加快完成,并加快推进《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同时,要针对旅游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的情况,组织对地方旅游立法的调研,推进旅游综合立法研究。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加快旅游综合性法规建设。
2.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快乡村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步伐,修订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加快旅游标准化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调动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组建新一届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时,贯彻《行政许可法》、《标准化法》和《认证认可条例》的要求,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的转变。
3.扎实推进卫星账户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要抓紧完成“中国国家级旅游卫星账户2004”的编制工作,有条件的省区市也要加快省级旅游卫星账户建设。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建立对旅游热点、难点问题的专家咨询机制,为旅游业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加快筹备成立中国旅游研究院。
(九)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旅游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提高中国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和有关部门的部署,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学习文花枝等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进取的精神,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广大旅游从业人员要按照吴仪副总理提出的要求,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能拼搏、讲奉献,当好形象使者、文化使者、友好使者,为中国旅游业立功,为构建社义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2.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贯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旅游管理干部和企业骨干人员培训。推进导游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导游薪酬体系、保障体系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继续抓好导游资格考试和等级考核,加强对急需语种导游的培训和考核。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强对旅游营销、电子商务、旅游会展、节事活动等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一支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推动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整合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鼓励人才跨地域流动,引导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支持,继续组织旅游援藏工作,积极探索完善导游援藏方式。办好全国旅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