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等地不断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系列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市场效应。
6.区域旅游稳步发展。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的推动下,以区域旅游规划为龙头、以市场营销和管理服务为重点,香格里拉、长江三峡、丝绸之路、青藏铁路沿线以及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推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六)公共服务不断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国家旅游局提出“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为旅游全行业服务、为地方和企业服务、为海内外旅游者服务”的工作方针,强调要加强服务、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各级旅游部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加强了旅游安全、保险、紧急救援、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建设。重点支持了一批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安全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地方旅游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与外交部共同制定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国家出境旅游安全预警制度。积极推进旅游业与保险业的合作,与中国保监会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的意见》,促进旅游险种和理赔机制的逐步完善。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和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黄金周旅游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颁发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与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共同开展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一年来,各级旅游部门按照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在全行业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与中宣部、湖南省委共同开展学习模范导游员文花枝先进事迹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曾庆红、李长春、刘云山、吴仪、王兆国、顾秀莲、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促进了旅游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要求,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加强了旅游管理干部培训。大力推进导游队伍建设,召开了全国导游大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旅游行风建设,推进治理旅游不正当交易等商业贿赂行为,促进了旅游诚信执业、守法经营和优质服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国旅游行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工作格局有了新的发展,工作重点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三大基本任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中国旅游产业全面提升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不相适应、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部分地方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国内外旅游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也必然影响我国旅游业走势: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增幅趋缓的趋势;国内旅游既处于大众消费加速增长期,又处于消费快速升级转型期,结构性供需矛盾普遍存在,局部地区、重点时段呈现供需矛盾加大的趋势;出境旅游逐步进入稳定成长期和问题多发期,境外安全、市场秩序等不可控因素增长,境内外协调工作任务加大。能否适应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