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娱乐这三大产业。如**古镇,20*年门票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而旅游综合收入且达到90个亿,其中绝大部分是这三大产业的收入。我们*古镇在开发中,也要围绕这三大产业,并围绕自己边界山乡古镇的特点,加以创新,打造特色产业。首先,要精心统一规划。*丰富的物产是旅游开发的重要条件,今后古镇周围所有的山、土地以及农产品,如脐橙、山药、板栗、茶叶等,都要围绕古镇旅游开发的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并且要突出特色。在古镇内部产业布局方面,也要精心规划,哪个地方搞特色店铺、哪个位置搞餐饮住宿、哪些节目进行艺术表演,都要认真思考。当前很多古镇都存在过于商业化的问题,一进到古镇里都是店铺,就是让游客掏钱买东西,我们*古镇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注意适当控制,避免把古镇搞成一个购物场所。其次,要细化组织引导。组织引导市里讲的那么细,到镇、村就要讲得更细了,哪个村哪些布局,搞什么产业等等,都要细化,比如说镇政府主导,我们可以搞一个古镇旅游产业配套开发机构,比如七里乡农家乐发展起来之后,哪些家里是养土鸡的,哪些人家里是做豆腐的,哪些人是种白菜的都有规划。下一步,我们也可以考虑除了自己种养之外,其他的东西外面采购,再把它统一起来,采取组织化或者合作社都行。产业没有组织就会一盘散沙,缺乏竞争力和规范性。因此,要围绕“三大产业”,积极探索新的组织经营模式。可以考虑建立镇政府主导的“古镇旅游公司”,起到整个旅游工作的协调抓总作用;结合古镇特色制定行业标准,如*豆腐制作标准、民居客栈装修标准等等,从而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服务行为的规范;引导村民建立合作社等组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统一协调生产经营和销售脐橙、山药、板栗、茶叶等特产,实现规模效应。第三,要围绕特色创新。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抓住游客的心理,按照游客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城里人想看什么,我们就演什么;城里人想吃什么,我们就种什么,这样才能更加吸引住游客。在幸福乡村讲习所的第一场讲座中,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为了留住游客,他们开出一块土地,请游客种瓜果,并在瓜果上写字,待瓜果成熟后,打电话请游客再过来,这样,游客就不再是过客了,就会经常来村里走走。还有周庄有个75岁老太婆,还在做土瓦表演,客人来时表演一下,每个月能有千百块工资。这些做法都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旅游要搞好,一定要推陈出新,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下一步,我们可以搞休闲旅游农业园区,组织游客搞采摘、挖笋等体验游;挖掘*的踩街、旱船表演、山歌、快板、道情、小调等原生态的民间文艺,定期为游客组织表演;把古民宅装修为客栈,让游客体验古民居客栈生活,等等。
(二)、从行为要求上讲,要做好三方面小事。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意识到位,行为才能自觉跟上。行为上,*古镇镇村干部、老百姓一定要有主人翁意识,“*是我家,建设管理好*靠大家”,这个“大家”就是我们四千居民,不能袖手旁观,自扫门前雪,主动参与到古镇经营管理里面去。这里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小事:
一要保持良好的文明习惯。这是给游客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关键。近期,我在陪上级领导参观考察古镇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一些不文明的习惯现象,比如好几次看到有人骑着摩托车飞快的驶入古镇步行街,摩托车的轰鸣声异常刺耳,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步行街本来就显得比较窄,有的居民摩托车、三轮车还停在路边,影响镇容镇貌和交通。我罗列了一下主要有“十大不良习惯”:一是乱堆乱放,二是乱冲乱撞,三是污水乱倒,四是乱晒衣服,五是口出脏话,六是随地吐痰,七是乱养家禽,八是垃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