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农业的服务功能。继续用好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出口信用保险等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
(三)打造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着力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把郊区建成我市现代化制造业基地,是全市产业布局的战略需要,也是增强郊区实力,富裕农民的客观要求。年郊区工业增加值计划完成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要进一步推动郊区工业科技创新。研究制定我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向郊区工业倾斜的有关政策,支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继续实施名牌战略,研究制定名牌产品奖励扶持政策,新创一批市级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要进一步提高技改规模与水平。本着高标准、贴得出、用得上、效果好的原则,扩大贴息规模和范围,研究修订我市郊区工业技改贴息办法,主要围绕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循环经济等四大领域抓好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技改企业效益,带动郊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要积极推进郊区工业的战略重组与集中。按照节约、集约、生态的要求,依法征占土地,严格土地管理,加大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容积率。进一步强化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经济功能区的载体功能,加快郊区工业的适度集中,促进我市郊区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用足用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民营经济扩大规模,提高水平。要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动郊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使更多区县融入滨海新区的发展,主动接受带动和辐射。强化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完善服务体系,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创郊区外向型经济工作新局面。要加强郊区工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创办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支持一批专业型的企业孵化器、创业指导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逐步完善郊区工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多方融资,推进郊区工业担保中心的工作,努力扩大郊区工业的贷款担保业务,逐步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坚持城市化带动,提升村镇建设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是缩小区域差距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在继续办好“水、路、气、电”四件实事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不落地,不急于建设。年内完成11个新城的总体规划,完善30个中心镇的规划,启动一批一般镇和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要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重点围绕打造经济强镇,探索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在继续抓好“三镇两村”试点工作基础上,启动第二批示范小城镇建设,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进一步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强化城镇建设对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要提高文明生态村建设水平。强化分类指导,拓宽筹资渠道,提高创建标准,确保创建质量。年内高标准创建文明生态村100个。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就业、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农村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得力措施,实现农村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新建8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城、商贸中心和星级酒店,新建扩建15个农贸市场,发展一批超市、便民店、连锁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新建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6个、营业收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