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高水平、有特色、差别化”的发展路子,各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等,尽快确定和培育壮大自己的区域主导和优势产业,依靠科技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打造区域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形成区域优势产业群,在全市农村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培育一批强区、强县和强镇。努力保持区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农村的物质基础。要鼓励更多的区县成为创新能力更强、增长速度更快、面貌变化更大的强区强县。年要力争有3-4个区县生产总值超过1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或接近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和提供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法律等服务,尽快在津郊大地崛起一批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大、各具特色的强镇,使之成为区域梯度生产力发展的辐射带动中心。
(二)坚持沿海都市农业型发展方向,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通过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项功能,规划建设一批农业观光项目、农业教育基地和农家休闲旅游庭院,体现大都市农业特点和内涵。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组织实施好优势产业技术升级、农产品加工保鲜、百村千户科技致富等10项农业科技推广工程,组织1500名农业科技人员,推广150个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园区、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强化院合作,新建渤海水产研究所、盐碱地综合治理试验及成果转化基地、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等一批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农业科教园区。高质量地完成农科院科研大楼、农学院教学楼建设。基本完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要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推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标准化,初步形成我市农业标准化框架体系。建设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数字化管理中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检测体系。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达到70%以上,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蔬菜基地全部实现无公害化生产。初级重点农产品依标生产要提高到8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要进一步提升农业装备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节水灌溉及配套工程,加强引调、储备水源,新增蓄水能力800万立方米。加大农业装备补贴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继续抓好各类设施园区建设,加快实施生态养殖工程,新建和改扩建高标准养殖园区70个。支持发展远洋渔业,加快陈塘庄冷库搬迁和水产品冷藏加工物流园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市级和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10个左右,力争有4个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实施细则,年各区县都要建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要适度向农民倾斜。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一批组织化程度高、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示范村镇。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国际化水平。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制定扶持政策,选择优势产业吸引外资投入。积极筹划建设国内一流的集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加工、展示和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