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上来。各级领导同志都要确立高水平、研究型的自觉意识,要围绕着这个战略定位和目标来思考和处理事务,把自己分管的事业和承担的工作自觉地纳入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框架中,本单位、本部门的小道理要服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大道理。例如,在安排招生计划的时候就要想到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想到学校可能提供的条件,要量力而招;尤其是高职、成人、远程教育等类型招生一定要服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有利于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尽可能把占用的校内教学资源、房舍资源腾出来,保证本科生、研究生正常的教学和生活条件,而不要与本科生、研究生争资源。校内各个职能部门在配置学校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学术资源、资产房产的时候,也必须坚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个前提下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关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穿越时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个世纪60-70年代西方学者首先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会议提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可持续发展融入科学发展观的范畴之内,使之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深刻的内涵意义,更普遍的适用范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审视人类文明的历史和检讨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努力探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新世纪的重大战略选择。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科学发展观及其包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反思合校以来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学校新的发展模式,调整学校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校党委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而制定的战略方针,也是校情所决定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参照,审视和透视学校的目前情况,我们发现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学校的财经状况比较严重。根据财务部门的报告,我们现在银行贷款额度已经很大,并且从明年起有些贷款项目开始陆续偿还本金,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财经压力。从我们的收入渠道看,主要有两条,一是国家教育部拨款,二是学费。但这两项加起来仅仅够发放工资、津贴,维持学校正常运行。这就意味着我们几乎没有剩余资金可供发展。所以,周济部长和教育部其他领导一再告诫我们要注意财经安全,要过紧日子。以前,我们缺钱了,靠贷款。最近财政部和教育部就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隐患下发了一个文件,对贷款的申请、论证、用途、还款计划、审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今后我们不能轻易获得贷款。即使能够贷款,我们也不能依赖贷款过日子。但尽管在这样的财经状况面前,我们的浪费却依然惊人。前几天周校长在"985工程"专家论证会上举一个例子很典型。有一天,一个实验大楼内总共只有4、5个学生在做实验,而整个大楼的空调、电梯都开着,走廊的灯也都开着。我也去过一个教学楼,在一个300人的教室,只有10来个人上晚自习,而整个教室的灯都开着。各个校区大白天室内室外灯光长明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还有大量该收缴的水电气费收不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