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既要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民办教育,不断满足高中阶段教育需求;也要适度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要坚持统筹规划,实行总量调控。还要规范发展民办幼儿教育,运用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幼儿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要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对待,建立公办民办学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遏制恶性竞争,防止削弱公办学校师资,鼓励民办学校积极引进外地教师和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中专毕业生。加大对民办学校资产的监控力度,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大对违法违规办学的查处力度,对不服从行政管理,违规招生,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要坚决予以治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完善教职工聘任制。打破中小学实际存在的教师职务终身制,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重创新的新型选人用人机制,实现单位用人、社会管人的人事管理方式。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责任制。以改革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为重点,继续推进中小学校长公推竞选工作,理顺校长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实行校长任期制,认真落实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校长履行岗位职责及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要完善教师转任交流制度。按照徐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城乡学校交流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支教工作,城区支教教师要在新学期前到岗。农村对口学校要积极选拔有培养潜质的教学骨干到市区对口学校跟岗学习。四是要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体现教职工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的工资保障和激励机制,发挥工资的导向作用,工资福利向贡献突出的人员倾斜。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全市普通高中课改全部启动。要认真总结义务教育课改经验,在对农村课改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农村课改的推进策略和机制,继续开展送课下乡、案例培训等活动,促进农村课改的均衡发展。以学科基地为龙头,研讨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的途径和办法,努力构建新课程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亮点展示”和“校校行”活动,发挥镇中心校对村小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促进课改全面实施和向纵深发展。深入基层了解课改工作情况,加强对课改的视导、调研和评估。积极做好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准备工作,讨论制定全市高中课改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关注国家课改实验区的进展动态,积极组织和开展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学校要根据课改要求和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充分研讨谋划实施。要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保证开足开全规定课程,加强外语教学,全市小学三年级按照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全部开设外语课程。
(二)加强四项建设
——加强合格学校建设。一是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我市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工程建设已通过省政府验收。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迎接省政府3月对我市“六有”工程的检查验收,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配备教育教学必需的图书资料、实习实验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