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人民涌跃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业中做出了不凡的成绩,有崇岗自行车运动员顾兰香,入选国家队,代表祖国先后赴英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比赛,为国争光;有农业合作化带头人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莫如信,有带领贫困地区回族群众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引进和发展农业新品种,试种“丰产田”的全国劳模牛存义;有毕生献给戏剧事业的平罗秦腔剧团团长陈易平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平罗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立潮头,创建佳绩,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了无数先进分子。自建国以来,先后有200余人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模范。
平罗文化璀璨。平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县境内有16个民族长期相互融合而居,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区位和民族特色,孕育了独特、淳朴而深厚的文化。平罗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交汇,中原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交融的区域。同时也积淀着深厚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贺兰山文化等,县境内各类文化遗址遍布期间,光辉灿烂,独具特色。古朴生动的贺兰山岩画刻制着羊、鹿、狼、马、人物等栩栩如生的图像;雄伟壮观的古长城、烽火台、古城堡留下了古战场铁马金戈、刀光剑影的历史足迹;西夏离宫遗址、田州塔、明代的钟鼓楼、清代的北武当庙寿佛寺、玉皇阁等,各个建筑精巧、巍峨壮观,无不留下深深的文化烙印。勤劳勇敢的平罗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如社火、高跷、农民画、剪纸等,以及美誉飘香的饮食文化,如黄渠桥羊羔肉,宝丰手抓肉,平罗凉粉、豆腐,回族清真八宝茶等等,形式多样、美名远扬,已成为平罗文化的代表。
平罗资源丰富。平罗境内有山有水,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排系统非常发达,黄河过境流程近80公里,巍巍贺兰山以其雄厚宽阔的体魄,抵挡了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寒流与风沙,使平罗享受黄河之利免受风沙之害,发展农业得天独厚。全县平原面积达200多万亩,列全国六大自流灌溉区之一,黄河两岸良田万顷、沃野千里,一幅塞上“鱼米之乡”的盛境。平罗出产的农作物品种丰富,产量高、品质好,是宁夏优质小麦、玉米、油料、蔬菜和淡水鱼的重要产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发展林业、牧草、中药材极佳的生态区。平罗有山、有河、有沙、有湖,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县境内有先祖繁衍生息的大水沟遗址。岳飞《满江红》中立誓踏破的贺兰山,不仅有着险峻而奇特的自然景观,也蕴涵着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内涵,贺兰山岩画、古长城、烽火台、西夏离宫遗址、寿佛寺等历史文化遗迹遍布其间,不胜枚举,是探险访古的绝好去处。奔流不息的黄河一方面造就了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另一方面也孕育了中华民族悠悠千年的人类文明和黄河文化,先祖为我们留下了兵沟汉墓、浑怀古障、田州古塔、俞翰林墓、省嵬遗址等历史遗迹。平罗还有浩翰神奇的大漠风光,广褒的毛乌素大沙漠与蜿蜓曲折的黄河共同织就了“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塞北风情。县境内有大小湖泊湿地80余处,康熙饮马湖、翰渊湖、威镇湖、镇塑湖、西沙湖、沙苇湖等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兼蕴江南秀丽山水景致,又涵塞北壮美格调的国家三十五个旅游王牌景点之一的沙湖,湖光沙色,风光奇特,沙、水、苇、鸟、岛浑然一体,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魅力。平罗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天然森林蓄积量达9.3万亩,贺兰山腹地蕴藏着煤炭、粘土、大理石、铁矿石、硫矿石等10多种矿产。
回首峥嵘岁月 我们无比自豪
几百年来,在平罗这块热土上,勤劳勇敢的平罗人民为建设和保卫家园,演绎了一幕幕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