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一定的经验,促进了各单位工作。今后,我们要借鉴许继的先进经验,在考评的指标和形式方面进一步科学设计、合理实施,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制定出更有效的考评标准,通过综合考评,让那些工作负责、成绩突出的单位和领导真正脱颖而出,那些实践证明不适合的领导岗位及时得到调整,在公司内部的用人机制尤其是领导岗位上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三、竞争上岗和按职能与贡献进行分配
许继从1992年开始实行各类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就是对集团所有管理岗位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技能要求 、上岗条件,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都可以报名参与岗位竞争,通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上岗人员。他们还对现在已经在岗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淘汰比例,就是我们知道的末位淘汰制。在许继,有三条“死亡线”,即量化淘汰的比例不低于5%—8%,工资中活的部分所占的比例不低于15%,高级技术人才的比例不低于10%。这三条,除了技术人员的比例有行业差别外,他们是机械制造业,我们是服务业,前两条对我们都有借鉴作用。第一条,是惩罚性质的,末位淘汰;第二条,是奖励性质的,就是超额利润的提成占工资的比例不低于15%,实际上他们做到了55%-60%。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奖金发的多,而是工资中固定的部分很少,大部分要靠业绩的提成,切实实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我们现在工资中死的部分占多少?接近或者就是100%吧?远远高于他们的死亡线了。许继这三条死亡线的实质,简单说就是重奖重罚,当然了,是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前提的。许继的三条死亡线,在我们公司如果实行起来,5%—8%的淘汰率能不能接受?15%的奖励提成,能不能再高一些?我们的技术人员比例在多少比较合适?这些问题我们正在考虑、研究,大家下去以后也要想一想,为了自己,也为了企业。
我们公司在前几年的改革中,也实行了竞争上岗和奖励提成,但是从实际的效果看,执行的都不算有效,其中淘汰又没有奖励执行好。这当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同志是确实努力了,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的是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还有的是人情的因素,总之,我们认为,不去严格、彻底地执行一项改革措施,是很难看到效果的。改革本身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我们大家一起付出了努力,就是希望能有收获,看到效果。这里面,说到底,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对不合适的岗位,不调整、不淘汰,并不是对职工的照顾,而是耽误了员工本人的提高和公司的发展。工作本身,对拥有它的人来说,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在许继和海尔,他们的员工观念是很新的,有的人从岗位上下来后,通过学习、提高,重新走上了更高的工作岗位。在海尔,还有一名从技术骨干岗位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员工,但是到了领导岗位以后,他感到这个岗位不适合自己,就主动要求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回到技术岗位。在技术岗位上,虽然辛苦、报酬低,但他干的得心应手,受到了大家的尊重。所以说,人人都是人才,但只有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我们公司的大部分员工,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是很高的,今后要进一步发扬,通过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来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水平。
四、客观认识当前的形势和发展阶段
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是为了做好我们自身的工作,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是客观、正确地认识当前的形势和公司发展阶段,然后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按部就班地推进公司的改革和发展。我们通过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考察,对公司几年来发展历史的回顾,对公司各项改革措施和财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