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广深线几个标段,对指挥部的设置,项目管理中心要着力研究,消除思想观念僵化、管理体制落后两大障碍,力求以新的管理模式迅速推行。
五要切实加大清欠力度。验工清算是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但一直不为我们很多项目所重视。表现在有的项目验工计价不及时,有的项目验工后催款不及时,有的项目更是没有验工,形成了潜亏。2003年年度财务决算时,全集团公司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账面金额高达*元,占资产总额的40%。其中*工程所欠金额高达*元。下一步,集团公司要出台催收工程款奖励办法,把“清欠”与任务开发作为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实行谁主管、谁经办、谁负责,建立清欠责任终身制。
3、增强资本运营能力
总经理在总公司资本经营工作研讨会上指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依托主业,积极稳妥的开展资本运营工作。”我们要切实从思想上认清增强资本运营能力的意义,从操作上明确增强资本运营能力的方向。认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资本运营的新路子,不断拓展我们集团公司的经营外延。
增强资本运营能力,是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和举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进行单一的生产经营,无疑是资源的一种浪费。根据集团公司确定的发展思路“3年实现由劳务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5年实现管理技术密集型向资产、资本混合经营型企业转变”。光靠单一的施工承包不行,必须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资本经营,推进企业由传统建筑业领域向多元化的现代企业转变,真正形成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
增强资本运营能力,是适应市场变化和减少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一是竞争更趋激烈。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底,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3900万人,建筑企业6.6万家,大中小建筑企业在相同的平台上,以相同的组织、相似的管理模式、相近的生产水平,仅仅靠价格差异、人际关系等作为主要手段进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低价中标和工程抵押金正成为市场竞争一种趋势,压缩了我们的赢利空间,增加了资金压力。二是加入wto后,随着对建筑业三年保护期的即将终结,跨国大型承包商凭借在技术、管理和融资等方面优势将更多地进入国内市场。三是民营建筑业迅速崛起、快速发展,他们以机制活、成本低、负担轻的优势,大力抢占市场的势头强劲。四是中介公司也开始进入建筑市场。**等一些大型投资公司以新型工程公司的模式进入建筑市场(据了解,*先后有专业技术人员流入中信,成为我们新的竞争对手),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进一步被挤压的市场空间,要想单一扩大建筑市场份额,异常艰难。因此,必须探索和实践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带动资本运营的新思路,进一步营造新的市场空间,减少单一生产经营的风险。
增强资本运营能力,bt、bot等方式是有效途径和方向。针对国家预算内投资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满足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鼓励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开始了市场化运作,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建筑市场内出现了大量的项目法人招标和bt招标的新模式。按照*公司资本运作“依托主业,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总体指导思想,我们要抓住国家投融资方式发生变化的历史性机遇,对自身产业定位和结构作出调整,采取“借船出海”的方式,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稳妥地开展资本运营,通过资本向上游产业转移,由生产经营者转为投资开发者,努力形成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打造竞争优势。
[nextpage]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