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每天与媒体记者打交道,想要获得媒体的正面报道,首先要赢得记者的信任,要“说服”记者,让他们接受或者认可自己的话。如何通过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来帮助新闻发言人更好地“说服”记者呢?不妨参考借鉴一下sears的说服模型。
新闻发言人是说服者,记者是说服对象。在这个说服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并不是发言人作为说服者可以决定和把握的,但是发言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在可控因素上的胜算,减少在不可控因素上的失误。
1.说服者的因素
说服者的影响力取决于他/她的权威性、可信性和受欢迎程度。
权威性越强,说服效果越好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多位新闻发言人的发布会上,记者总是喜欢向那些位高权重的主要领导提问,在报道中也更愿意引用他们的话。
增强自己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可以让新闻发言人得到更多人的信服。政府机构、企业集团在设立新闻发言人职位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任用专业程度高、具有专家资格的权威人士。
可信度越高,说服效果越好
说服者的可信度高,会产生比较好的说服效果。说服者要把自己的利益与自己所陈述的问题分开,如果让人认为说服者会从自己所倡导的事情中获益,其可信度将会受到质疑。
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在发言的时候,要多站在人民的角度解释问题、阐释观点,政府政策对人民的好处,从而把自己的利益与自己所陈述的问题分开,让政府和人民贴得更近,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越受欢迎,说服效果越好
如果发言人深受记者们的喜爱,那么他/她的说服效果就会比较好,比较容易让记者们改变态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各国记者中的口碑都很好,除了因为他们是国家领导人,权威性和可信度高之外,他们还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深受记者们的喜爱。
什么样的人更受人欢迎呢
首先是漂亮的人。人际交往中存在一种“美貌效应”,外表漂亮的人更容易受人欢迎,更容易获得信任,在说服方面也更有优势。因此,发言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不仅仅是礼貌和尊重,更是为自己赢得信任的制胜妙招。
其次是有魅力的人。人格魅力强的人,吸引力很强。新闻发言人的言行举止虽然被严格地限制,但是依然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越是有魅力的发言人,越是能够博得媒体的青睐。
第三就是亲切的人。人们往往容易改变态度,使自己与自己相似的群体取得一致。新闻发言人亲切一些,人情味儿多一些,可以缩短与记者的距离感;明确地表示出与记者相同或相似的立场、利益、观点等,也会有助于发言人获得记者的信任。
2.说服信息的因素
说服信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态度差异、信息恐惧感和信息呈现方式。
适度的差异可以增强说服效果
刻板印象是媒体的痼疾,媒体一旦产生偏见,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当发言人所发布的信息与记者的原有态度有极大差异时,更应小心发布,不要一次性地给记者太多信息,不仅重点不突出,而且记者也难以接受如此巨大的反差,容易出现歪曲的、质疑的报道。
好的做法是把信息一点一点地喂给记者,可以多次发布,每次逐步增加补充新的信息,让记者们的态度改变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发言人更要抢先发布消息,掌握主动权,让记者不得不跟着发言人的信息走,避免产生过大的态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