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趋向客观公正,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过份谦虚,一味检讨自己的不足,会被看作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领导者来讲,下属对你有所了解但尚显不足,说明下属对你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这时候,你在他面前的任何一次讲话,对他印象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因此,与这样的下属在一起时,谈工作一定要有独到见解,谈爱好、兴趣一定要有特色。这时候,下属往往会感到你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情趣的领导,对你的认识一般都会随着升华。
3、在比较熟悉的下属面前,自我表露应有一定的反面表露成分。人无完人,领导者也是一样。如果在较为熟悉的下属面前总是讲大话空话,总是埋怨下属思想与工作的不足,似乎自己一贯正确,很容易给人以肤浅之感。相反,适当来点自我批评,适时在下属面前反省一下自己的不足,特别是主动表露一点那些下属尚未发现但你已有所察觉的缺陷,定会让下属深刻感受到你的坦诚与谦虚。这样做,不仅不会削弱自己的领导形象,反而会使领导形象得到提升。
4、自我表露要选择好时机,恰当自然地引入。自我表露由于是主动介绍自己的一种语言行为,因此选择好表露时机十分重要,时机选择得当,自我表露就会含而不露,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时机不当,则会显得唐突生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变成赤裸裸地推销自己。总之,在适合谈到自己的时候再表露自我,这是把握时机的基本要求。
5、无论是正面表露还是反面表露,都应掌握这样三点:一是真实可靠。成绩或长处也好,缺点或不足也好,都应是自己身上客观存在的东西,无中生有一旦被发现,对领导形象的树立十分不利;二是适度得当。自我肯定时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满、自吹自擂。自我否定时应实事求是,不要自我贬低、有一说二;三是表露的内容不要多次重复。一旦把自己的某一次经历、某一个感受、某一种看法表露出来以后,要留意下次不再提起,否则,多次“炒现饭”,在下属心中会失去新鲜感,讲长处,会被认为是炫耀卖弄,讲短处,会被误认为虚情假意。
自我表露还有一个语言运用技巧问题。这一点,以下五条供领导者参考:
第一、在叙述上使用第一人称。自我表露是对自己的一种评说,所以除了幽默、滑稽的场合外,在使用人称上一般都以“我”来表示。因为第一人称叙述直接、针对性强,当用“我”来表达一种思想和态度时,便以为着自己对这种思想和态度的认可,对方一听就明白,很容易理解。若运用第二或第三人称表述虽然也能达到,但表述会费力一些,对方理解起来也没有使用第一人称那样方便。
第二,语言明了、口语化。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思想,而不要使语言过于修饰,让人听起来象读一篇有备而来的讲稿;二是有话直说,不要拐弯抹角使语言过于拗口。也就是说,该讲的话要讲到,不要瞻前顾后,似说非说,让人不知所云。同时,言语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让语言尽量干脆、利索、有力。
第三、正面表露自我时不要过于直露,语言可委婉一点,有时不妨换个角度去说。越是肯定自我,越需要讲究语言表达上的技巧,这样,别人听起来才不至于产生“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这方面汉高祖刘邦的一次讲话就非常精彩。刘邦曾说,出谋划策他不如张良,处理政务他不如萧何,指挥打仗他不如韩信。刘邦的这三个“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