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优势。学院两次举办学术活动月和教学科研成果展,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科研和学科建设专项考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行学术讲座310多场,对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起到了良好作用。学院的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迈上了新台阶,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20余篇,其中40余篇理科论文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并被sci或ei收录,发表国家级和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70余部。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在本科办学之初取得的科研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院确立了“立足培养,大力引进,多种形式聘任”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先后招聘150多名青年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47人;派出青年教师130人攻读定向、委培博士、硕士学位,150多名教师参加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进修。目前学院共有58名硕士学位获得者,4人获得博士学位,另有约120名教师可望在2007年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评聘高级职称,教授人数从2000年初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17人,副教授由60人增加到100人,并外聘40余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学院实施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三级教师梯队为主体的“名师工程”,两次评审出学科带头人6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6名、骨干教师39名、教学新秀27名,并在发放岗位津贴、改善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对梯队教师予以大幅度倾斜。(五)实施内部治理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学院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定岗定编和全员聘任制度。在学院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连年大幅度提高教职工岗位津贴,教职工年均收入由升本初期的8940元,增加到2004年末的20708元,其中教师年收入由9276元增加到26473元。财务工作坚持“一保吃饭运转,二保教学科研,三还利息欠款”的原则,严格财经纪律,规范开支项目,学院财务整体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在确保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前提下,学院的人、财、物及教学和学生治理的重心逐步下移,教职工的劳务津贴、差旅费用、办公及备课费用、本科论文专项资金等均已切块到部门治理。(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学院自筹资金2亿多元用于校园基本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3.6万平米。其中新增教学行政用房5.3万平米、学生公寓4.3万平米、教职工住宅4万平米,新建了东区图书馆、案例教室、多媒体教室群、主校区体育场、陶行知广场等一大批教学、办公和生活设施,完成了三校区诸多附属设施的改扩建和维修改造工程。另外,今明两年将陆续开工建设2万平米的主校区综合教学楼、1.5万平米的北区综合公寓楼、6000平米的东区教学楼和5500平米的东区学生公寓楼。这些工程完工之后,校舍面积将基本满足8500全日制学生办学规模的要求。我院后勤工作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餐饮业全面实现社会化改革,水电暖供给充足,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七)图书资料和信息化校园建设不断加强。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学院不断加强图书馆和系部资料室建设,提高图书治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改善借阅条件,年图书资料经费由升本初期的34万元增加到目前的70余元,引进社会力量共建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充实了各类图书15万册、期刊700种,增加机座170个。在注重纸质印刷资料建设的同时,不断引进电子文献资源,购置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学院投资100余万元对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扩大带宽,提高网速,设立免费电子信箱和对外浏览的网关治理,增加电子政务治理系统,为1500多校园网用户服务。(八)成人教育规模稳定发展,层次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