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协作水平低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少数民营企业不重视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有的甚至搞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千方百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当前,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刚刚结束的区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区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从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审视和谋划芗城发展,对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这个主要目标就是:至2008年,在确保gdp和财政收入实现“两个翻番”的基础上,力争gdp总量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9.1),工业总量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2.03),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8.35),真正体现跨越发展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民营经济挑大梁、担重任、出大力、作贡献。新形势、新任务既对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给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种机遇就是体制环境更加适宜、政策环境更趋平等、生产环境更加优越、舆论环境更加积极向上,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民营经济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经验等方面都有相当的积累,具备加快发展、加快提高的坚实基础,正进入增量提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强化措施办法,突破关键环节,推进我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致力“五个推进”,实现“五大突破”。
1、推进合理投资,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取得新突破。民营经济的投资主体是城乡居民和民营企业家,这决定了政府只能通过正确的引导促其发展。必须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优化为取向,引导业主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合理高效的领域,减少投资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把发展民营经济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之中,融入“做强中心城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各项主要经济活动之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体现民营经济的强大力量。要围绕“打造三个中心”,重点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六大产业、房地产业、市场流通等领域,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把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成为高附加值的新兴制造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制造业领域,积极参与建材、化工和装备制造业大型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积极进入重点建设领域,投资经营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和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现代物流、现代信息服务、市场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积极为回区发展的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努力把芗城人经济转化为芗城经济。
2、推进体制创新,在增强竞争能力上取得新突破。短缺经济时代,民营经济凭借着先发性体制机制优势,抢占了先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民营经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要加快制度创新。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嫁接外资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形式,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格局,建立国有资本、集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