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之所以多发易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建设适应不了新一轮创业创新的需要。从刚才通报的几个典型案例来看,在建设、交通等重点部门,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都已建立起惩防体系,但执行不力等问题仍十分突出,致使这些重点部门、要害岗位成为腐败案件的多发领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为此,要着重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要依纪依法严厉处理,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维护反腐倡廉制度权威,让制度真正管用,成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进一步抓好权力相对集中的业务部门和工作环节的制度建设,使“三重一大”事项完全置于集体领导和群众监督之下,真正筑起有效阻隔腐败的坚固屏障。
四是要强化监督制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缺少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近几年被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反复证实了这一点。现在,以“创业创新”活动为起点,我们路桥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从某种意义上讲,路桥是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都较高的地方,也许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湿鞋跌跤的机会也更多,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干部的监督治理必须严格,权力的运行必须公开透明,严防市场经济规则进入政治生活领域,严防公共权力交换个人私利。在创业创新方面的政策我们可以放得宽些再宽些,但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一定要比以前严些更严些。要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非凡要加强对腐败易发、多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要把党政“一把手”作为重点监督对象,把重要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问题,作为重点监督环节,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强化监督措施,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保证权力运行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和监督之中,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
五是要深入抓好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不廉不洁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区集中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针对机关作风中存在的“庸”、“拖”、“奢”、“散”、“软”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力度空前的治理整肃,并着眼长远,逐步建立了一批刚性治理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这些成效都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一旦严管措施放松,很多问题极有可能出现反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风问题非小事,不少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就是从作风问题开始的,积小错成大错,一发而不可收。下阶段要巩固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作风建设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创新方法,通过专项清理、明查暗访等方式,抓早抓小抓苗头,提早发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及时予以纠正,使干部小违纪的时候就能及时被发现,就有人管,有人抓,防止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要加强督查,抓好“作风建设年”工作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确保“作风建设年”活动收到实效,保持长效。
三、树好形象,争做“勤廉兼优、干净干事”的表率
党的十七大强调,全党同志非凡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把“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加强道德修养”等对干部的新要求写入了党章。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十七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谨慎行事,争做“勤廉兼优、干净干事”的表率。
一是要做履行“一岗双责”的表率。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