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联社积极筹措支农资金,不断完善小额贷款业务,增加支农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牧民的扶持力度。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搞好农牧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虽然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旗也不例外,尽管农牧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强,对农牧区的投入相对少。加之,长期以来受市场因素、气候干旱的影响,农牧民增收相对缓慢,农村牧区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脆弱。境内草场全部退化,70%的草场重度退化。植被覆盖率从六十年代的30%下降到目前的13%,天然梭梭林面积由25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82万亩,密度降低一半以上。草本植物由240多种减少到目前的80余种。草场亩均产草量由26.3公斤降到目前亩产草不足9公斤。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我旗牧区年降雨量仅为80—15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500—2800毫米,加剧了草场的沙化、退化。
二是畜牧业发展水平低。我旗畜牧业长期处于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养殖规模散而小,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畜牧业经营方式落后,饲草料投放粗放,没有实现精细化喂养。科技对畜牧业的支撑能力弱,标准化防疫、模式化圈养、短期育肥等适用技术普及率低。同时,由于牧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人口增加,超载过牧,加剧了人、草、畜矛盾,形成了人口增加--草场过牧--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导致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空间日益狭窄。
三是农牧民增收相对困难。农牧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农牧业内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同时由于地处偏远,农牧民的适应市场能力较差,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大农业以外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与套区农民相比生活比较贫困,去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2426元。加之,后山牧区地处偏远,生产生活成本远高于农区,收支相抵后,进行生产性再投入的能力很低。
四是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多年来与套区相比,我旗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相对不足,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灾抗灾体系不健全,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农牧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
我旗是一个以牧为主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推进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全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从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加快农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当前,尽管我旗的农牧业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有不少制约因素,但是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一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三农、三牧”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牧区工作,形成了支农(牧)护农(牧)的良好政策和社会氛围。年初,中央、国务院就促进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第十次以“一号文件”形式指导农村牧区工作,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一号文件”把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反映了我们党在农村工作基本思路上的重大转变。
二是国家从政策措施、资金支持等方面向农村牧区倾斜。概括起来有“五个三”,即三个明显高于(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fanwen/lingdaojianghua/lingdaoganbujianghua/201206/16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