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各级专家领导进行咨询,广泛征求了各级政府部门、老干部及群众意见,做到重大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并使咨询决策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过程。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20多个项目的“工可”编制和审查,并分别推进到争立项、抓设计、促开工等环节,拉开了全市交通建设高潮的序幕。
三是坚持合力攻坚,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头落实的项目推进机制。当前完成一个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需进行环评、水保审查、土地预审等大量工作,且许多环节互为前置、相互制约,如果没有一个顺畅的协作机制,项目前期推进工作就会处处受阻。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头落实的项目推进机制,交通部门负责“工可”及各专项编制,环保、水利、国土相关部门分头落实环评批复、水保批复、土地预审工作,大大减少了前期工作的磨合和虚耗,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如椒江二桥项目,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交通部门提出计划,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确保土地预审、环评、水保、通航、农业、林业、海洋等专题审查和立项前置条件在各自领域顺利通过。今年7月,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建设的领导,建立了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陈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担任副组长,分设前期项目组、资金筹措组、征地拆迁组、建设推进组、监察督查组和办公室,以确保强势推进交通建设。
四是坚持进度与质量并重,努力营造无障碍施工的建设环境。为了保障建设工程正常推进,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建设例会、工程督查等工作制度,坚持每月有检查,每季有分析,半年度举行例会,针对年度目标跟踪项目进展,狠抓安全、质量、进度等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的落实;开展劳动立功竞赛,每季度组织评比,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激励工程进展。同时强化协调,针对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好与各方沟通联系,及时研究、帮助协调解决,力争工程建设无障碍施工,近两年我们共召开各类协调会27次,化解了一系列矛盾。努力做到完工项目保通车,续建项目抓进展,前期项目促开工,推进建设项目梯度展开,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这些交通工作业绩和经验,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交通战线艰苦拼搏、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共同结晶,将成为我市发起交通建设攻坚战的深厚基础和强大动力!
二、深入分析我市交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凝聚加快交通建设的合力
(一)我市交通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举全市之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
我市交通状况经近十多年的加快建设有了显著的改善,但由于历史基础薄弱和地理区位不利,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保障需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交通的便捷出行要求。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显露出越来越严峻的交通瓶颈制约问题。
在全省交通发展格局中,我市是唯一未通铁路的陆域地区,航空限于机场设施条件发展迟缓,港口资源丰富而实际开发利用滞后,公路承担主体交通功能,但高等级公路的比例和密度明显偏低。我市陆地面积、人口、gdp分别占全省9.2%、12.2%、9.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别只占全省6.8%、6.5%,境内高速不快、干线不畅、路网不连的的问题,在全省最为突出。
在市域交通格局中,路网分布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沿海产业带正在快速形成、加速发展,却没有一条象样的南北通道,104国道路况很差,许多省道等级偏低、线路偏短、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