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总结交通发展成果和基本经验,坚定加快交通建设的信心
交通建设一直是在基础薄弱、区位不利的条件下艰难推进,近十几年发展步伐加快,成果显著,目前初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大路网建设形成基础格局。到年底,全市共有公路总里程102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8公里,一级公路236公里,二级公路1169公里,三级公路544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8063公里;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8.8%,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7.5%。其中去年以来的主要建设成果有:台金高速公路东段、35省道仙居段、临海段、76省道复线玉环段等工程建成通车;台金高速公路西段全线、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温岭段将在明天举行通车典礼;台金高速东延段、104国道临海西过境、60省道天台西演茅至两亭巷、82省道复线黄岩马鞍山至王林段等开工在建;74省道健跳至黄金坦、83省道改建临海城关至杜桥工程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已举行开工仪式;椒江二桥工程明天举行开工仪式。
(二)港开发建设进程加快。《港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一港六区”组合体系得到明确。到年底,全市港口水运拥有生产性泊位120个,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793万吨,水上运力总量175万吨。临海(头门)枢纽港区的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港区配套的北洋涂围垦工程进展顺利,与围涂相结合的疏港道路已动工建设,港区前期工程码头已完成施工招标,疏港道路设计方案正在完善。大麦屿枢纽港区已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一类口岸,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加快推进。为大石化项目配套的海门港区黄礁作业区建港论证正式启动。
(三)综合交通格局铺开。随着甬台温铁路段明年建成通车,四条铁路专用线和金台铁路争取纳入省、国家铁路建设规划,机场改造项目加快实施,我市交通运输方式偏于单一的状况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具雏形。
以上成果,特别是去年以来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建设高潮的掀起打下了重要基础。这里所蕴涵的工作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近几年来,我市交通规划成果显著,先后编制发布《市公路水路建设规划》、《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十一五”规划》、《港总体规划》及港区详规等,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规划盘子。去年以来,以新一届省政府全面规划今后五年交通发展、推进现代交通“三大建设”为契机,我市积极开展干线路网规划布局调整的调研和编制。该规划围绕经济转型发展特别是沿海产业带快速形成对交通的总需求,充分衔接港口、铁路、机场等综合交通体系,以年完成基础框架为重点目标,至年达到完善配套为远景目标,对干线公路网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着重布设东部沿海干线,打通瓶颈路段和对外交通出口,构建高速路网、干线路网、港铁航联动的综合交通运输连接路网。我们一边抓规划布局调整和修改完善,一边展开项目前期工作攻坚,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大多已完成“工可”审查,做到规划指导和工作推进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二是坚持从前期工作求突破,推动项目批量上马。抓项目关键是抓前期。我们加强项目推进的机构建设和技术力量,制定出台交通项目储备制度,统筹全市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深化交通项目储备收集和调研工作,筛选出一批对区域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及时委托编制单位进行“工可”或“预工可”调研编制,使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有了保障。同时完善交通项目的科学决策体系,发挥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交通重大项目提供科学决策。如椒江二桥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市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省、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