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其中在欧洲4国和马来西亚兴办5个生产型企业,在东南亚、和开办了7个贸易型公司,在南非设立了2个办事处,投资额达2500多万美元,在取得生产原料和销售产品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对外劳务输出有良好发展,全市通过到国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资、创办企业等多种渠道输出劳务人数1.5万人左右,仅津南区去年就输出劳务1400人,这些外出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农业走出去有了新的尝试。宁河原种猪场通过实施农业部中柬种猪示范项目,输出了种猪、技术、设备,还带动了种猪向朝鲜出口,为我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输出积累了经验。
(五)三资企业经营稳步提高。去年郊区开业三资企业达210家,累计开业2422家;实现销售收入1077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增加值580亿元,同比增长20.5%,已占郊区总量的47%;实现税金收入50.6亿元,已占区县财政收入总量的17.8%,三资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
回顾和总结去年的工作,我们感到有以下五点体会:第一,必须认识统一,领导重视,为郊区外经贸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对对外开放工作高度重视,一直把它作为经济发展工作“三件大事”之一来抓,各区县也把招商引资作为兴区强县的第一要务,并从三方面明显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呈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加大了领导力度,党政一把手抓招商引资的多了。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亲自跑项目,主动搞接待,从招商引资各个环节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说党政一把手能否亲自抓招商、跑项目已成为区县招商引资工作好坏和成败的一项重要保障和体现。其次,加大了推动力度,讲招商引资的多了。我们从市到区县每年都要召开象今天这样的对外开放专业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总结部署工作;同时,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在市和区县综合重大会议中所占份量越来越重,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第三,加大了考核奖励力度,用于招商引资的钱多了。市政府和市农委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区县招商引资进行考核奖励,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目前安排招商引资专项经费的区县多了,钱也多了,有实力的区县每年安排五六百万专项资金,用于招商引资正常支出和考核奖励,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二,加强区县经济开发区和园区建设,克服土地瓶颈制约,为扩大招商引资提供更多载体。土地载体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招商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去年以来,招商引资用地指标越来越紧,土地瓶颈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但区县不等不靠,本着用好现有的、盘活闲置的、清理未用的、开发后备的原则,千方百计寻找招商用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现有招商引资土地资源。一是继续抓好经济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经济开发区和园区是区县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它们的建设好坏反映区县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实力,也反映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实力,因此,各区县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来抓,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投资强度,载体规模不断扩大,聚集作用明显。目前区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157.4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70.1平方公里,已出让面积56.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2.4平方公里。预计年区县经济开发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267亿元,占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的22%;实现税收68.5亿元,占当年农村财政收入总额的近四分之一。二是因地制宜,创新方式,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当前招商用地指标较紧的情况,各区县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向规划要载体,向盘活要载体,向控制要载体。三是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去年区县投资21亿多元,建立了220万平方米标准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