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和综合利用。所有特色旅游村建设都要抓住“生态、特色、品牌”三大看点,充分体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生命力和发展趋势。城里人到农村寻找的就是竹篱茅舍、藤蔓缠绕、空气清新、花香鸟语的农耕文化特征,向往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精神意境,享受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农家乐趣, 因此, 要特别注重突出一个“农”字,精心打理自己的家园,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及民间演艺,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一景一特”,使游人流连忘返。
(三)抓好设施改善。乡村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要求各项配套设施必须紧紧跟上并适当超前。这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带根本性的保障。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体现公共财力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切实加快道路、停车场、卫生、安全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旅游特色村垃圾处理中心、洗涤服务中心、食品配送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的组织建设,努力为游客营造舒适、洁净、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
(四)抓好管理规范。乡村旅游是对农民和基层组织有极大吸引力的新生事物,但也容易出现盲目开发、粗放经营、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要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创新管理手段,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要鼓励、引导组建不同形式的农家乐协作联营组织和专业协会,推进民主管理和行业自律。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教育乡村旅游从业者树立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五)抓好人员培训。农民从事乡村旅游业,是就地转换社会角色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做到不出家门就赚钱,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素质。无论是经营管理、接待服务、产品加工,都需要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不断的学习提高。旅游部门要协助乡镇组织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要加强旅游安全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农家乐”比较集中的地方,要给予足够重视。在各类培训中,要扶持一批重点农户和基层领导,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
(六)抓好市场拓展。发展乡村旅游业,载体建设是基础,市场开发是龙头。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不断提高景点串联的组织化程度。特别要根据客源市场和旅游活动的变化情况,结合“假日旅游”的规律和特点,找准目标市场,搞好宣传促销;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宣传促销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要组织特色旅游活动,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要切实加强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
要把乡村旅游业搞得红火,把旅游特色村建设搞出特色,搞出水平,关键在组织领导。各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筹划、加强合作、真心支持、化解难题,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要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的要求,市旅游局和市农委将共同组成乡村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从市级层面进行操作和引导。各有农业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迅速开展工作。市旅游局和农业部门要做好全市乡村旅游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发改、环保、建设、交通、水利、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各负其责,在全市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发展合力。
(